第112章(第6/8页)

有前进大队和胜利大队一送红薯,这不马上有好几个听到风声的大队,也来平安庄打听消息,并表示也想把红薯送过来了?

李长顺看得胆战心惊:“你还真想把他们红薯都收了?”

夏菊花多心安理得呀,她笑着说:“都收了前进和胜利大队的了,都是一个公社的,不收他们的不好。”

“可是咱们这些红薯漏着都费劲,我听说给各粮站的粉条还差着一大截呢。”一心为公的李长顺觉得,啥也没有先完成粮站的任务重要。

人家也不是白让他们干活,一斤粉条给二斤红薯的工钱呢。

夏菊花心里想,粮站的粉条当然要差一大截,现在各生产队漏的粉都快被齐卫东拉走三分之一了。不过这话可不敢当着李长顺讲,只能敷衍的说:“也快了,再说粮站不是说了,不超过二月底交粉条就行嘛。”

说话间,李大牛找到大队部来了,一见李长顺和夏菊花都在,可算是找到组织了,嘴一下咧的老大:“大队长,你们都在呢,我想跟你们商量点事儿。”

见两人都看自己,李大牛就向他们诉起苦来,总之就是现在他们生产队社员还是各漏各的粉儿,虽然把规格统一了,可家家户户自己的人手就显得单薄了。他到平安庄看过漏粉房之后,那叫一个心动,就想着也建上一个。

还没说完,三队牛队长也来了,跟李大牛的意思差不多。李长顺就看夏菊花,明显想让她拿个主意。

夏菊花自然知道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直接说:“既然各生产队都想建,那不如大队统一建一个大的漏粉房。统一安排人过来漏粉儿。”

全大队的人一起漏粉儿,那得建个多大的地方。几个大老爷们看着夏菊花侃侃而谈:“就在大队部的边上建吧,正好有地方,离几个生产队都不远。到时候跟农机站多定上几台绞浆机,再跟平安庄似的来上它几个大漏勺,多弄上几间烘干房……”

“大队长,我听你这么一说,叫漏粉房不合适,应该叫粉条厂!”牛队长被夏菊花说的两眼放光,一如既往的紧随她畅想:“这要是咱们大队建了粉条厂,社员们天天按时上下班,那可就跟城里人一样了。”

李长顺和李大牛眼前也是一亮,对呀,夏菊花描述的,分明就是一个粉条厂呀。现在虽然不让个人投机倒把,可大队搞集体副业还是允许甚至被提倡的。

那他们平安庄大队,为啥不能建一个粉条厂。

李长顺带着些意动问:“咱们大队的地都是水浇地,种红薯太可惜了。”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能种小麦的地不会拿来种玉米,能种玉米的也不会种红薯,总希望土地能产生最大价值。

夏菊花此时不能告诉李长顺,以后还会出现专门用来种苗圃的地呢,那样会把他心疼死,只说:“现在各大队不是都想跟咱们换红薯嘛,以后咱们有了粉条厂,就可以直接收他们的红薯。咱们不种,他们也会送过来的。”

李长顺就点点头不说话了。牛队长则问:“要是大队建了粉条厂,各户自己想漏点粉的话还能漏吗?”

夏菊花看了一眼李长顺,见他没有回答的意思,自己说:“当然能漏,不过咱们要是建粉条厂的话,需要的绞浆机不少,各生产队的绞浆机啥的都得统一放到粉条厂来。”

“那平安庄能干吗?”李大牛可不觉得,夏菊花会眼看着平安庄生产队吃亏——平安庄自己就有六台绞浆机,别的生产队还不到他们的一半呢。

夏菊花笑了:“当然是按各生产队的投入算股。”

一下子几个大老爷们都不说话了,谁让他们都知道,自己生产队的家底没有平安庄的厚,将来出的钱也不如平安庄的多呢。

不过这事儿太大,不是他们几个一商量就行的,还得叫上陈秋生和四队、五队的生产队长,以及刘力群和孙庆林这常会计这些个大队干部,一起开会研究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