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章、可否无愧(第2/3页)

鸠摩什念过一遍之后,又是一声铜钹响,紧接着,那些黄衣僧们手执各色乐器,唯独莲玉生身前放着一个木鱼,他笃笃笃笃敲打着木鱼,以一种奇妙的节奏,带动着各色乐器合奏,使得不同的旋律能和谐如一。

鸠摩什又开始念诵咒文,这一次他起头,其余僧人都跟着念了起来。每个僧人都是盘膝闭目,坐于放置的蒲团之上,整个人都沉浸于其中,俨然已经忘却外物了。

赵和连连退了几步,直到身体靠在了墙上,才稍稍放松。

他低下头,不去看那些僧众的脸。

良久,一声鼓响,木鱼声嘎然而止,僧众们也都闭嘴不言,包括赵和、萧由在内,凡在场听者,都情不自禁长出了口气。

僧众们开始退出,莲玉生又指挥着一些灰衣僧侣清理现场。

赵和与萧由对视了一眼,赵和神情复杂,而萧由面带隐忧。

“浮图教如此手段,只怕要兴盛于大秦了。”他低声对赵和道。

“嗯……确实如此,人心终非草木,皆须慰籍。”赵和想到自己刚才的感受,又是微微一叹。

“若是如此,诸子百家……只怕要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大争之世啊……”萧由也是一叹。

“京中国子监,虽然也作学问,但求仕作官之风更浓,稷下学这,天下学术圣地,等我们去那里看看再说,或许能有一二个历害人物呢。”

赵和口中这样说,实际上心里并不抱太大学问。

百家彼此内斗得太厉害,他们看到了浮图教的威胁,所以才会有这次辩经之会,但他们是否真正意识到浮图教的厉害,实在让人担心。

两人看到齐郡守朱融过来,便暂时中止了对此事的讨论。

“赤县侯不在馆驿呆着,却只带着这几个人四处闲逛,莫非不怕么?”

朱融一开口,就带着明显的不快,赵和心中也同样不快,翻了他一眼道:“怎么,朱郡守还是要将我们软禁起来么?”

朱融沉默了一下,才开口道:“这是为了你好。”

“我自己却不觉得。”

“赤县侯,定陶县的第二场火……你嫌疑最大,若想要洗刷清白,你还是好生呆在驿馆之中,等候朝廷旨意最好。”

“第二场火分明与第一场火有关,我本来已经查到关键之处,偏偏你寻了些不通实务的书呆子强行接手,最终造成这模样,你却还以为我嫌疑最大。朱郡守,这一路上人人都称赞你是能吏,清正廉洁,可单从此事上来看,我倒觉得你是直足糊涂!”

赵和毫不客气地嘲讽过去,让朱融极不适应,他在齐郡久了,哪曾遇到这样的人?

他瞪圆了眼睛,看着赵和,背在身后的手飞速地转动着念珠,好一会儿之后,他才苦笑道:“赤县侯年少气盛,锋芒毕露……好吧,我直说了吧,赤县侯以为如今齐郡的头等大事是什么?”

“是……”赵和说了一个字,就没有再说什么。

朱融自己回答道:“是支应赵郡的大战,远水解不了近渴,唯有齐郡,才能援助赵郡,所以齐郡必须集中力量办好此事,不可节外生枝……我如何不知道定陶两场大火都与赤县侯无关,我也知道赤县侯想要将案子追查到底,可是赤县侯想过没有,你在定陶才数日,定陶就鸡飞狗跳,从县令县尉到下边差役豪绅弃职自囚者不知凡几,若是我放手让你去查此案,只怕历城也要被你翻成这模样!”

“到那个时候,谁来做事?只靠着你少年能干的赤县侯,便可以将支应赵郡的所有事情都扛下来么?”

赵和默然无语。

“事有轻重缓急,为了大局,每个人都必须有所牺牲,我只是暂时约束你,并非真的疑你为凶犯!”朱融说到这,轻轻哼了一声。

若他不说这一句,赵和其实都被他说服了。但说了这一句,赵和立刻想到,在晁冲之等的政变结束之后,丞相上官鸿不欲追究嬴祝与公孙凉时说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