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章、意料之中(第2/3页)

信里的内容,确实是写给他的。

只不过既是给他,又是给董伯予的。

信前半段明说了,说他指点嬴祝方略,嬴祝若不能用倒还罢了,可嬴祝若欲用其方略,必会瞒着董伯予遣人来杀他,以免方略为别人所知。嬴祝派来之人,又必是其心腹,可是如今诸葛瑜已经远走,心腹空手而归,嬴祝又会担忧自己忘恩负义之举为人所知,必然要杀心腹灭口。所以,诸葛瑜怜此心腹性命,指点他一条明路,就是将此事告诉董伯予。

而信的后半段,则是对董伯予说的。信中言自己生性疏懒,真不愿意为官,故此才拒绝董伯予所请。董伯予忠义无双,惜哉未得其时,恐怕呕心沥血,最终不过泡影一场,还请董伯予善自珍重,爱护身体云云。

以嬴祝心腹的水平,是看不明白这番看似问候的话语里内含什么深意,但他很清楚前半段说的半点没错。他若空手回去,嬴祝必然要治他之罪,哪怕不是为了灭口,也会为他任务失败。

这段时间来,嬴祝的脾气可是非常不好!

所以仅仅犹豫了一会儿,这位心腹便顾不得那些驿卒,转身出去便骑马飞奔离开。

他到了夜深之时,才来到浔阳城。此时浔阳城戒备森严,哪怕他手执嬴祝的令牌,也无法连夜入城。因此在城外熬了一夜,次日天亮之后,这才入得城来。入城之后,他没有去向嬴祝禀报,而是直接来寻董伯予。

董伯予起得很早。

这江南小朝廷虽然小,可是五脏俱全,事情还多,因此董伯予处理公务,可谓从早到晚。当听说有人执嬴祝令牌求见之后,他初时不以为意,一边批阅公文一边让人进来,但当听到那心腹说起自己的任务之后,他哗的一下,险些将面前的案几都推翻。

“这是……糊涂!”他连连顿足叫道。

旋即他又问道:“诸葛先生呢,人在何处?”

在他看来,嬴祝既然下了命令,此人又已经连夜赶回,想来是完成了任务的。他唯一希望的是,此人是将诸葛瑜完整地带了回来,而不是将诸葛瑜杀死了。

“小人到了他的茅舍,未见其人,却得了一封信。”那心腹将诸葛瑜最后留下的信恭敬呈上。

董伯予有一目十行的能力,因此只是扫了两眼,便将信看完。

看完之后,他砰的一声,一巴掌拍在案几之上。

这一次案几真的翻了。

“竖子,竖子!”董伯予喃喃说道。

嬴祝的那个心腹听得心惊胆战。

董伯予的“竖子”自然不会是骂他,也不太可能是骂那位料事如神的诸葛瑜先生,那所骂之人是谁,可想而知。

以董伯予对待嬴祝的忠心,此时都忍不住骂出了“竖子”,他的伤心失望,可见一斑。

好一会儿之后,董伯予又叹道:“诸葛先生真神人也,惜哉,惜哉!”

象诸葛瑜这种人,哪怕不做实事,只是作为一位顾问放在身边,那也是益处极大的。可惜这样的人才,却不能为嬴祝所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嬴祝已经将此人彻底得罪,这如何不让董伯予惋惜。

良久之后,董伯予瞧着那心腹,叹息道:“你来见我,所求为何?”

“只求活命。”那心腹跪下哀声道。

董伯予沉默了一会儿:“你且走吧,自此隐姓埋名,休要再为陛下所知,你的家人,我会照顾。”

那人面带苦色,但却也知道董伯予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极致,当即跪谢之后离开。

在他出门的一刹那,又听到屋子里砰的一声响。

董伯予恨恨地踢开挡路的案几,手执那封信,心中犹豫再三。

这信是千万不能让嬴祝看到的,若是嬴祝看到这封信,他决计不会再推行诸葛瑜的南征之议,而会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与火妖联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