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我把儿女对调了(第2/8页)

就像郭子刚与郭云氏生怕被陆魏氏扣上个攀亲的大帽子,郭殊也怕陆魏氏给自己父母扣怂恿女儿吹枕头风的大帽子,从此她给家中去的信少了。

待到郭殊生下钰姐儿与安哥儿,陆恒带兵远走他乡,郭殊因为陆魏氏有言“孩子还小,见不得风”,竟是连带着钰姐儿和安哥儿见上父母一面都做不到。

郭子刚与郭云氏怕拖累女儿,郭殊怕婆母发怒,在陆恒面前泼脏水给父母,连带着影响了大哥与小弟的前途,也只能忍下孤独,在大将军府里孤身一人独自支撑。每月只递一封家书回家。

陆魏氏这缺德婆母竟还嫌弃郭殊这每月一封的家书递得勤了。她收买了珠儿,让珠儿把郭殊的家书送到她这里。

陆魏氏拿了郭殊的家书,拆看了便烧掉毁灭证据。郭殊一连几个月都没有收到家中的回信,父母也没有过府看她,可不是误会父母是故意不回她的家书,嫌弃她没有伺候好婆母,要她安心在大将军府中度日,不要还惦念过往的家中?

这头郭殊心如死灰,那头陆魏氏回回都拒绝郭子刚与郭云氏来看女儿的请求。她要么说郭殊刚生下孩子,身子不好需要静养。要么说郭殊得了风寒,不能让病气过给郭子刚予郭云氏。后来她直接连理由都懒得找了,就说是郭殊自己不想见她的父母。

郭子刚与郭云氏同样是许久没能见到女儿的面,收到女儿的家书。想到陆魏氏话里话间全是嫌弃他们这一家子“穷亲戚”,郭子刚与郭云氏难免会想女儿如今已经是大将军夫人的身份了,是否对女儿来说,他们也是不择手段地想攀亲带故的“穷亲戚”呢?

郭子刚叹息不止,不过一年的时间就像是一下子老了十岁。郭云氏日日垂泪,眼睛上哭出了老大的眼袋。

最后两位老人痛定思痛,决定不做女儿人生的污点,就这样老老实实地不再提起上大将军府探望女儿的事情,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象征性地送上一封言词生硬、几乎不能称之为家书的家书。再并些礼物一并送到大将军府。

郭殊看了那些家书,心里哪能不痛?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这盆被泼出去的水,哪里又有脸回家去与父母撒娇呢?

人和人就是这样,哪怕是至亲的亲人,在误会与误会的叠加面前也会钻了牛角尖。郭殊死前万念俱灰,已经没想过还能依靠父母亲人。而郭子刚与郭云氏只当女儿想与郭家撇清关系,连女儿被陆魏氏窜通了女儿屋里的贴身丫鬟下了毒都不知道。

顾凌霄穿过来接管了郭殊的身体之后,她最先联络的人有二,一是元纪,二就是郭云氏。她想先探探郭殊娘亲的口风,再判断郭殊亲人的想法。这次她没差珠儿把家书拿去送了,而是命露儿亲自去一趟郭家。

结果不言而喻。非但郭子刚不知道郭殊身体不好,就连郭云氏也不知女儿重病缠身,已经恹恹了许久。

等郭云氏把事情告知郭子刚,郭子刚再向陆魏氏求见女儿,陆魏氏居然还用“冬日风寒”这个借口去搪塞两人。这次,郭子刚乃至郭云氏都察觉到了不对。

顾凌霄之后没再让露儿亲自去送家书。因为陆魏氏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断了她与家中的联系。露儿再去送家书,说不定会被陆魏氏给逮到。

于是顾凌霄绕了个弯子,她给郭子刚还有郭云氏的家书先送到元纪那里。之后元纪再把这家书送到郭子刚手中。

后来陆魏氏这老寡妇出墙大夫苏井廷的传闻能这么快传遍大街小巷,其中大多是出自元纪与郭子刚的手笔。

——元纪交游广阔,军中又是鱼龙混杂。有些兵油子市井出身,找他们打听消息或是传播消息,那是最快的。

而郭子刚身为言官,除了写弹劾的折子,也深谙造势之道。只是过往郭子刚一向十分克己,万万不会因为自己的私事,自家的家事就动用下头的造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