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关于建城的畅想(第2/3页)

其实,他每次与人交谈都是一种折磨,需要先在脑子里过一遍,小心翼翼地不表现得太另类。

虞显在品味吕武的那些话,越想越困惑。

比如排泄物是什么,又为什么要收集。

明明是排泄物,怎么会称为“肥”这个字。

这是一种理所当然。

很多词、字和名称,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创造出来。

跟古人去念元素表,无疑问是听不懂的。

网络时代没到来之前,谁知道什么叫“886”,刚接触网络的话,信不信以为是什么暗语?

像是“不明觉厉”,倒是因为自身民族文化的关系,反而好理解了。

吕武在琢磨一件事情。

烧砖窑一直都在产出,似乎有些过剩的样子。

是不是该帮家臣也盖一盖砖瓦房?

一旦家臣盖了,武士阶层要不要也收买一下。

然后,之前不是一直在收集建城的资源吗?

眼见着平野上出现那么多的人造土山,有没有占了该挖下水道的位置。

挖下水道的话,自己作的布局方案靠不靠谱,要不要再详细地研究一下。

砍伐树木也多,木头放着被风吹日晒,会不会损坏。

等等之类的。

虞显真想不出来,他知道烧灰能增产,就是没捅破那层‘膜’,问道:“主所言之增肥,何意也?”

“就是……”吕武回过神来,想起了虞显迟早会辞职走人,改了个话题,说道:“今岁雨季来时,果树栽种不可延误。”

虞显连忙坐正姿势,答道:“诺!”

现在果树都是野生。

移植果树这种事情不是没人做过,就是不知道规模方面怎么样。

晏婴倒是已经出生,并且在齐国还比较活跃。

只是那个“淮南橘淮北枳”的事情当然还没有发生,却证明移种植物这种事情的存在。

“建城之事……”吕武捏了捏自己的鼻梁,说道:“还请为我解惑。”

他心目中的城池,长、宽、左、右至少应该各为八里。

以现在长度单位,一里相当于现代的四百米。

他自己算了一下,城池占地面积约是十平方公里。

这样的城池于目前不算小了。

秦国现在的都城“雍”,也就是这样的占地面积。

虞显知道吕武之前只是个小贵族,不知道一些‘常识’能说得过去,道:“天子之城方九里,诸侯礼当降杀,则知公七里,侯伯五里,子男三里。”

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现在不是想怎么建城就能建,有礼仪制度的约束。

吕武知道有限制,也知道现在很多国家压根不按照周制,才会想问。

晋国的很多卿,他们建城就没讲究什么周制,国君知道了也没说什么。

“主为晋下大夫……”虞显想了想,说道:“可比子男,取三里之数。”

吕武没觉得意外。

晋国的卿可以位比列国的国君,一些爵位自然也能有对照。

那些“卿”能打破规则,是他们有那个实力去打破,不代表谁都能够。

吕武点了点头,说道:“便三里。”

那是一个约现代九公顷的面积。

“住三千人都拥挤!”吕武觉得太小了,又问:“只可建一城?”

虞显被问得很奇怪,说道:“一‘地’一城足以。”

吕武其实是想问,能不能多建几座城,再将他们连接起来。

现在的城池,其实真不是用来收纳太多人的用途。

用比较好理解的方式,城能当作是领主保护自己的城堡,里面进行驻军,生活一些比较重视的人才。

属民则是生活在城池之外的村落(现在村被称为‘邦’)。

大量的奴隶也会有专门安置他们的地方。

所以了,城池真不是用来收容一名领主治下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