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俺的寂寞谁知道(第2/3页)

“睿。”吕武没回答韩起的提问,看向卫睿说道:“由你攻城。”

卫睿已经第三次跟随吕武上战场,很多时候吕武在冲锋陷阵,老吕家的部队就是由卫睿在带。

韩起非常纳闷,问道:“练兵?”

就是这个意思!

吕武还没有使用常规手段进行攻城过。

他们成为“新军”的垫后部队,留在“郿”这个地方,打下“郿”顶多也是去解决周边的村落。

吕武觉得自己需要正儿八经地来攻次城。

没有一会,魏相过来了。

吕武正要找魏相商议,看到人便说道:“相,魏氏卒可能由我指挥?”

魏相就是来问问吕武想怎么打,说道:“自然。”

大量的盾兵被集中过来,一些长矛兵也被调来,少不了韩氏的弓箭手。

吕武打算先尝试进攻一波。

“郿”的城墙真不高,四米还没两层楼的高度。

不需要木梯或其它攻城器械,只需要盾兵搭盾墙,想办法将盾墙固定好,能使人在上面剧烈运动不会塌,再将盾墙推上去搭在女墙上,形成一个能从地面攻上城墙的斜坡。

郿氏少年得知南面城外的晋军在列队,进行了转场。

他过来时,看到的是晋军集结了大批的盾牌手,还有不少弓箭手,知道晋军这是要进攻了。

“敌军主攻南面!”他对自己的家臣说:“调来家族武士!”

听到吩咐的家臣,快步离开。

城外的晋军盾牌手在搭盾墙。

老吕家的盾牌本身就有互扣的装置,结合起来其实挺牢固。

像是魏氏或其余家族的盾牌,一来没有互扣装置,再则也跟老吕家的盾牌款式不一样。

搭成盾墙的是老吕家的塔盾,装置互扣之后,还用八米长矛穿插借力用的皮革带。

从盾墙的背面看,很多的长矛纵横交错着,形成了一种网格状。

守军调集来不少弓箭手上了城墙,还在不断地弄来箭矢以及石块。

郿氏少年一手握着剑柄,另一只手搭在女墙上面,搞不懂晋军想干什么的关系,眉头皱得很深。

这个家族的家主,他当然是带着武士跟随秦君出征了。

家主不在的话,嫡长子理所当然地履行起了代家主的重任。

少年看来是一个出色的继承人?

不然遭遇敌军来袭,承担起指挥守城责任的人该是家臣。

“敌军在作甚?”郿氏少年问去而复返的家臣,道:“未见长梯,如何攻城?”

现在有将领命令搭起盾墙来攻城的吗?

很不好说到底有没有。

春秋时期,很少爆发攻城战,一般是敌我双方在野外交锋。

哪怕真的有将领这么干过,信息难以传递的年代,除非人就在现场,要不听说有那么件事,不知道是多少年之后的事情了。

搭好盾墙的晋军开始推进了。

每一面盾墙都是八米乘于八米的面积,下面有数十名晋兵合力抬着。

没有呐喊声。

有的只是杂乱的踏步声。

盾牌兵向前推进,紧随其后的是弓箭手。

“武?”韩起还是没搞明白到底要干什么,困惑无比地问:“将与守军对射?”

“起……”魏相以前真不知道韩起能笨到这种程度,说道:“武以盾为‘梯’,将搭女墙而上。”

韩起很无语地说:“只需武前往破门便可破城,何至于此?”

城墙上的守军已经在射箭,只不过箭矢落在盾墙上面,带来一阵金属的磕碰声;只有少量的箭矢飞得足够远,落在韩氏弓箭手的队列。

吕武看了,得出一个结论。

“郿”城的弓箭手,看来大部分是使用猎弓,仅有少数是符合军队制式的弓。

说白了就是弓的张力也有区别,军中的弓至少要一石以上的张力,民间的弓则什么都有;箭矢方面也有区别,军中的箭矢一般使用蒲柳制作,民间更喜欢采用芦苇的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