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晋国人的使命感(第2/3页)

说到二五仔,吕武发现自己被安排的那位祖先,也就是比干,好像就是一个二五仔?

他很庆幸的是,殷商内部的二五仔简直不要太多。

比如吕尚,也就是那个钓鱼的姜太公,他其实也是一名商族人。

名气大的姜太公是一位。

后来封圣的孔子,也就是孔丘,祖上其实也是商族人。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值得吕武感到庆幸。

有些时候,他都在考虑要不要时不时地黑殷商一把。

毕竟,不管是前面的姜太公,还是后面的孔圣人,逮住机会绝对是要黑殷商。

吕武琢磨着自己也青史留名了,是不是要保持队形?

不管前事如何。

胜者为王是一种真理。

只是老姬家现在没落,只成为一块招牌了。

不得不说的是,老姬家这块招牌现在其实还挺好用的。

哪个诸侯国老旧君主更替,少了周王室派出公卿赐予胙肉的流程,是要被诟病的!

这块胙肉,换个说法就是欧罗巴那边的王冠。

没有周天子赐予胙肉,信不信周边的诸侯国就敢出兵吞了?

楚国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存在,他们有没有成为殷商的臣子,无法进行考究。

能够得到证实的是,楚国一开始并不是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

他们跟徐国一样,是在后面才得到周天子的册封。

根据徐国自己的文献,他们的祖先在夏朝禹时,伯益因为辅佐禹治水有功,他的儿子嬴若木受封于“徐”(今邳郯地区),建立了徐国。

周公旦时期,到周成王、周康王时期,西周和徐国的战争非常频繁。

徐国参加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贵族针对周王室的叛乱,反抗周公的东征。

徐驹王起兵直接攻打周王室一直打黄河边,徐人自豪于“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

一直到周穆王打败徐国以后,徐偃王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山林隐居,徐国才归于周王室的分封诸侯国队列。

而楚国是在周成王时期得到册封,却只是一个子爵的爵位。

后来楚国一再兼并周边诸国,渐渐就脱离了周王室的阵营。

直至发生了“楚王问鼎”的事件,楚国正式宣告自己为一阵营,开始与周王室互相叫板。

所以,那之后两个阵营就是两个文明,开始了关于话语权的争夺。

赢的一方有资格玩弄历史这位可怜的小姑娘。

输了?认命躺下就是。

现在,栾书就在大谈特谈历史使命感。

他要求所有贵族放下平时的成见,团结一致来应对即将爆发的战争。

另外,他还要求其他“卿”务必赶紧派人出使列国,该喊的小弟全部给召唤过来,哪怕无法在战场上发挥什么实际作用,摇旗呐喊也是挺好的。

鲁国的季孙行父和卫国的孙林父听得面面相觑。

什么叫摇旗呐喊也挺好的?

看不起人啊,这是!

只是,他们心里很清楚,那么大的场面之下,自家好像真的只能摇旗呐喊。

另一个人,也就是来自吴国的子远,觉得今天可算是长见识了。

中原霸主国,一看就是摆出要跟南方霸主国拼命的架势。

楚国那边出动了三十多万人,有个十万左右摆在侧面威胁宋国,楚共王亲率二十万左右进逼“鄢陵”。

晋国不但自己出动了四个军团,还要拉上一帮小弟,该会聚拢多少人?

这注定将是一场旷世大战啊!

一直谨言慎行的韩厥,开口说道:“列国之军,快者三月方至,慢者四五月。”

现在的月份已经是五月。

等各个小弟带人过来,有的是秋天才能抵达,更慢的需要到冬季。

他们要不要等小弟都来了,再与楚军交战?

他们看出韩厥心里有些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