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霸业啊,霸业!(第3/4页)

大家一想:“对啊!晋国还有一个大矛盾被刻意压下。”

早先可以是楚国给晋国的压力太大,逼得晋国内部放弃矛盾,也压下了中行偃和智瑩死得不明不白。

现在晋国获得大胜,是不是该翻旧账了呢?

并且伯州犁说得没错,晋国对外战争失败就无比团结,失去外部的威胁则是很喜欢搞内斗,每一次都还能弄出大阵仗。

楚君熊招腼着脸,问道:“如此,我便暂不追究?”

讲这话的楚君熊招还是非常不甘心,问题是真的势不如人,铁头伸出去也会被巨锤砸扁,明知事不可为,又何必呢?

还是有人存在意见,喊着叫着怎么能够退缩,打不过也要跟晋人拼了。

这一部分声音并不大,多少让楚君熊招心态非常复杂。

一方面,大多数楚人明显怕了晋人,挺悲哀的。

另一方面,至少还有楚人头铁,说明血性未泯,就是有点憨。

公子午等所有人都安静下来,说道:“如此,明岁我再启十万大军北上,邀晋人往‘湛阪’会猎。”

啊?

刚刚不是说好了,不再挑事的吗?

怎么下一刻又要出动十万大军跟晋国打???

这个其实并不矛盾,并且显得很春秋。

好比如郑国明明想要保住晋国的大腿,他们的做法是一再招惹晋国,又在跟晋军打开的时候各种拼命,目的是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楚国暂时不想跟晋国再玩耍,但是不能被以晋国为首的联军入侵之后立刻认怂,需要付出必要的代价再跟晋军打一场。

而明年真的开打,楚人这边要做好豁命出去拼的心理准备,证明楚国绝对不好惹,打出一个和平的环境,无论输赢再掉头欺负南边那些部落联盟。

没人反对,真心想拼命的人心里高兴,不想再继续折腾下去的人则是想着:“最后一次了?那就来个完美的落幕罢!”

决议得到通过,楚国这边需要开始在南边找攻击目标,一眼盯上了本就矛盾挺大的杨越。

他们正商议着,有人前来禀告,说是沈国背刺了晋国。

“为何呀?”楚君熊招真的不懂。

是,晋国曾经将沈国打得挺惨,甚至导致沈国慢慢被楚国渗透和控制,双方的确有深仇大恨。

问题是,以晋国为首的联军这一次入侵楚国,深入腹地都到楚国的都城“郢”外面阅兵了。

晋国与楚国的争霸格局已经清晰,看着就是晋国要获得争霸的胜利,怎么都能当“东方世界”的唯一霸主五六年,乃至于是十来年的时间。

沈国脑子里面到底是哪根筋不对?怎么会在晋国声势最鼎盛的当下,有那个勇气玩一手背刺呀?

一众楚国君臣面面相觑,不少楚人心里破骂沈国真是多事。

为什么呢?他们不是已经决定打一场之后就对晋国认怂嘛?沈国那么一搞,会搞得他们骑虎难下。

道理摆在那里,沈国为了楚国都不惜彻底将晋国给得罪惨了,明年楚国损失再严重,怎么也要咬牙接着跟晋国拼,不然就不是假意认怂,变成是真的怂了。

“晋上军将全歼沈军,沈子战死。”公子午是彻底无语了。

这个沈国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季载(周武王最小的同母弟)的封国,一开始是侯爵国家,后来不知道什么情况变成子爵国家。

长期以来一直有沈氏的公族在楚国为官,两国的关系也就显得很亲密。

恰恰是那种亲密让沈国变成晋国针对的目标,公元前624年,晋、鲁、宋、陈、卫、郑等联合伐沈,后来又在583年讨伐蔡国和楚国,接着继续攻破沈国,掳走了沈国国君揖初。

楚君熊招问道:“蔡、陈、许,如何行事?”

陈国先投靠了晋国。

蔡国和许国后面被迫臣服于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