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十年,需要十年!(第2/4页)

这个却不是解朔能够回答的。

跟解朔一块过来的梁兴当即答道:“韩无有举动。”

也是。

韩起现在应该忙着压制晋国公族的反扑,内部必然也有非常多的事情亟待处理。

新生的韩国才是真正意义上踏着晋国的尸体,几乎将晋国仅存的血、肉、骨……浑身上下吃了干干净净。

这点的区别在于什么?吕武、士匄和中行吴只是从晋国拿走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韩起是一种夺占。

晋国仅存的贵族,两成死于内乱,三成逃国离开,剩下的五成归了韩氏。

这样一来,以晋国的底子,新生的韩国尽管疆域不大,要说军事实力其实不会比没有历经几次损失的宋国少多少。

吕武问道:“范、荀使者何在?”

梁兴事无巨细开始说起来。

战国时代降临,远比之前更依靠邦交手腕。

汉国在现阶段不能说弱,吕武却不会忽视了邦交这一层面。

毕竟令人纳闷的是,各诸侯对汉国略微冷淡。

吕武并没有久待“长安”不动弹,他在发布了一些政令之后,先去视察修渠的工程,后面一直在京畿范围内巡视。

等待成为一国之君,吕武才能明白有些帝王为什么总是喜欢巡视领地,并不是为了浩浩荡荡去感觉爽,实际上有威慑不服的作用,再来就是亲自到地方了解某地的实情了。

当前汉国京畿区域的城池并不算多,夺自秦国的大城只有六座,分别是“雍”、“陈仓”、“吴阳”、“小虢”、“秦②”、“郿”;掠夺自魏氏的十一座大城,它们分别是“泾阳”、“麻隧”、“棫林”、“高陵”、“戏”、“郑(县)”、“武城”、“渭汭”、“芮”、“王城”、“辅氏”;再来就是以前作为阴氏时就获得的“甘泉”、“侯丽”、“大荔”、“毫”、“丰”、“北征”这六座大城。

算是“邑”级别一共有五十六座,其中只有二十一座原属于秦国,剩下都是晋国西扩之后建立。

在当前历史阶段,秦国真的是一个很穷很困顿的诸侯国,哪怕是秦国曾经的军事实力达到一流(兵力)水平,拥有的城池数量比山东二流诸侯国却是要少。

事实上,没有一个叫卫鞅的入秦变法,秦国永远都会是那个穷兵黩武的国家,本国城邑没有多少,动辄拉上全家老少上战场去送死不提了,秦人还尤其喜欢内斗。

卫鞅在后面得到了一块叫“商”的封邑,史书上也就称呼为商鞅,他用自己的生命以及尸体喂养了秦国,使之从今以后走向强大。

在这个平行时空,吕武在晋国崛起之后就一直在针对秦国,又用秦国当养料建立起了汉国,以后自然就没赵氏嬴姓什么事,也不会再有秦人,有的只会是汉氏子姓领导下的汉人。

现在周天子绝对后悔分封了吕武,不单单是他跑去“会稽”相王,还有从林姓追溯其祖重新改为子姓。

话说,子姓是什么姓?往前一再追溯的话,不就是殷商的“国姓”吗?

好家伙,真的是好家伙!

河南地有一个殷商余孽,也就是子姓宋国,河西这边多了一个子姓汉国,想搞死灰复燃那一套,完成最终的殷商复国吗?

真实情况是什么?宋国长久被打压之下养成习惯性装瞎,根本没有因为汉国是子姓而就去联络感情。

吕武当然不会主动去提那一茬,也许会等待某天汉国扩张到与宋国比邻,会去找宋国认一下亲戚。

若是认亲戚无法以汉氏子姓为主进行国与国的合并?那没得说,汉氏子姓就不认宋氏子姓这个亲戚啦!

讲真话,吕武一点别扭感都不会有。

当前这个平行时空哪怕有一个孔丘,大概率也不是原本的历史成长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