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厘金漏洞(第2/2页)

于是他立刻拱手:“殿下不必过虑,关于米袋之中私藏其他物品之事,内阁和刑部事先已有预料,并且做出了相应的安排,运河之上一共有二十二道关卡,除了选用清正廉明的官员担任钞关之首,出了事情严厉追责之外,还有十二道巡河御史督促,陛下还派了锦衣卫在运河收集民情,三管齐下,那些渎职或者是贪墨的官吏绝不敢伸手,不法商人就更是不敢以身试法了!”

清正廉明的官员、巡河御史、锦衣卫,听起来确实是已经把事情做到了极致,不法商人和贪墨官员好像是没有了生存的环境,就这个时代的士大夫来看,整个厘金税的设计,已经是固若金汤、滴水不漏了。但对朱慈烺这个穿越而来、见识了明清两代乃至之后两代的贪墨历史,知道人治不如法治,官场就是黑场的后来者来说,再清明的官员、再残酷的刑罚,也不能改变人性本贪、清明官员也会堕落,锦衣卫和巡河御史也会官官相护、狼狈为奸的可能。

要想杜绝贪墨之恶,必须从制度入手。

整个官场的大设计朱慈烺还没有想出好办法,不过就厘金税来说,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想法。

“周老先生大人所说的儿臣是赞同的,不过儿臣以为,廉明的官员,严厉的督查虽然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内保证吏治的清明和厘金局的税收,但长期来看却并不能解决事情的根本,今日儿臣亲到通州厘金局,亲眼见到一连二十几艘的粮米船免税通过,但儿臣百分百的肯定,这其中最少有三分之一的货船夹带了私货。为什么?因为儿臣亲眼见到有船工往临检的衙役怀里塞铜钱……”朱慈烺道。

听到这里,周延儒脸色更难看,原本站着不动,这时也忍不住的挪了一下脚步。

崇祯脸色也很难看——崇祯帝最痛恨的就是两件事,一是流贼建虏的攻城略地,另一个就是官员的贪腐。衙役虽然不是官员,但衙役敢收船工的铜钱,一定是上官的懈怠和纵容,说起来还是官员贪腐和不适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