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 兵者诡道(第2/4页)

……

而在这中间,建虏朝堂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这一次,不但是豪格一派反对多尔衮,认为多尔衮主政无能,导致大清处处被动,连连失败,连多铎阿济格也对多尔衮的治国策略颇有微词。

——多尔衮以为,大清已经处在战略劣势,现在只宜固守,休养生息,保存元气,效仿明军,多练火器,改善军制,于蛰伏中找寻战机,不宜再主动出击了。

多铎却以为,守不如攻,花银子组建水师更是无用,大清应该发挥野战长处,主动出击,攻打明国,包围宁远——去年插汗河套之战,关宁铁骑的精锐损失殆尽,吴三桂本人也已经被调走,关宁军实力大减。宁远危急的情况下,明军必然出大军来救援,只要指挥得当,上下用命,将宁远变成另一个锦州,将明国小皇帝刚刚积攒起来的精锐,全部歼灭在宁远城下,就如松锦之战的八总兵一样,还是极有可能的。

因此,他力主再发动一次“松锦之战”,逼迫明军在宁远城下决战。

但多尔衮却不同意,他以为关宁骑兵虽然受损,但现在的明国没有了流贼的牵制,可以将全部的主力调集到宁远,就总体兵力来说,大清没有胜利的把握,而宁远也不同于锦州,锦州虽然是咽喉之地,但却矗立在原野中,可以四面包围,宁远的地形却比锦州复杂的多,20里之外,就是觉华岛,觉华岛和宁远互为犄角,大清要想攻占宁远,非先攻占觉华岛不可,然大清没有水师,想到攻占觉华岛,非得等到冬季严寒,踏冰过江才有可能,

即便占领了觉华岛,但冬季只有三个月,如果大清不能在三个月之内攻下宁远,等到春暖花开,海水融化,明军水师重来,觉华岛又会落入明军手中。局面又回到从前。

以宁远城中的存粮,坚持三个月,绰绰有余,宁远城防更是坚固,又有红夷大炮的镇守,马科虽然不比吴三桂,但却也不是弱者,想要三月拿下,绝非容易。

而最最重要的还有两个原因,第一,经过这几年的征战,大清以战养战的策略失败,粮草消耗极多,非是必要,不可再轻起大战了,不然后勤补给就会出问题;第二,现在明国的皇帝不是崇祯,而是隆武。

隆武帝是知兵之人,他不会犯崇祯帝的错误。

经过这几战,多尔衮越发不敢轻视隆武。他不能再轻易冒险,用国运做豪赌了。

……

多尔衮好不容易说服了多铎,但多铎依然不甘心这么的被动挨打,提出率兵攻打宁远周边,劫掠需要的粮草棉布,以为大清振作士气。

为了争取多尔衮的同意,他将自己思谋很久的计策向多尔衮说出。

最初,多尔衮是不同意的,认为多铎的巧计很难成功,但是当喀喇沁左翼蒙古被明军击溃,右翼逃回,哈刺慎右翼更是举旗向明国草原,喀喇沁草原震动,察哈尔蒙古,巴林蒙古等都慌慌不安后,多尔衮改变了主意,转而支持多铎的建议了——连续的失败之后,大清太需要一场胜利了,只有胜利才能振作内外的军心士气。

临行前,多尔衮叮嘱多铎,要他快攻快打,不可恋战,一切以战斗的胜利和具体实物的抢掠为主。

多铎出兵宁远,从沈阳带了一万主力,其中有两千是多尔衮新近操练的汉军火枪营,到了锦州之后,又从阿济格麾下抽调了大部分,加上察哈尔蒙古的八千骑兵,一共三万余人,气势汹汹的宁远杀来。

——渤海所之战后,阿济格的身体一直都没有复原,一直都在养病中,不然这样的机会怕也轮不到多铎,阿济格早就主动在锦州出击了。

因此,建虏大军腊月二十六包围猛攻宁远的堡子和卫所,并非是故意,想要借过年的时间偷袭,实在是时间正好赶到了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