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3章 多摘点黄瓜,晚上送给王妃(第3/5页)

贾蔷正色点头道:“和猪靠的太近,难免要多费点心。”

李暄笑骂道:“好球攮的,又骂爷,你仔细着。”

说笑间,他蹲下去,拿起一旁的火钳子夹起一块煤球看了看,问道:“贾蔷,为何上面有十八个孔?”

贾蔷道:“这是大的,有十八孔,还有种寻常百姓用的小的,只十二孔。这些孔眼,是为了透风,好让煤球烧的更透些。”

李暄点点头道:“好东西!确实是好东西。爷估摸着,家里有老人的府上,多半喜欢这个。”

贾蔷笑道:“正经装卧房里的,炉子是不在里面的,另砌外面。不止老人,高门大户多半都会喜欢。这个取暖效果比熏笼、火盆强的多,关键是便宜啊。煤球才多少钱,炭呢?”

李暄抽着嘴角道:“内务府的惜薪司每年在易州一带山中砍伐硬木烧成炭,再运至红箩厂,按尺寸锯截,编小圆荆筐,用红土刷筐而盛之。每根长尺许,园径二三寸不等,烧起来有香气且暖和,一斤能烧半个时辰,灰白而不爆,没有烟熏气。不过,折合下来一斤要三十文钱!”

是煤球的十五倍。

不过,惜薪司前世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头:内厂……

“啧!”

李暄叹了声,道:“贾蔷啊,爷知道你能捣鼓,都说你是善财金童,但爷还是小瞧了你。你这也太能摆活了……”

贾蔷奇道:“内务府添了这么大一个进项,王爷不高兴?”

李暄苦笑道:“不是不喜欢,只是,你知道红罗炭、银霜炭这些劳什骨子,养活多少人?”

贾蔷冷笑道:“养活个鸟毛!王爷知道为甚么百姓们一提起权贵高门的奢靡生活就深恶痛绝?那是因为他们役使百姓驱赶如牛马,为他们服务让他们享受的同时,却没有恩惠到百姓。从古至今皆是如此,不然何来《卖炭翁》?可内务府的煤窑却不能这样办,一定要让工匠民役的辛劳得到回报。这不仅是王爷和我的道德良心,也事关天家的脸面。”

李暄皱眉道:“爷说的不是这个,爷说的是这门营生养肥了多少巨贾,多少高门权贵!贾蔷,咱们俩逗逗乐子耍耍威风,旁人会让着咱们,会给咱们赔笑脸,顶多心里骂骂。可要是断了人家的财路,还是这么大的财路,他们敢杀人你信不信?那群忘八黑起来,已经伏杀了一个绣衣卫指挥使,也是魏永命大才逃了出来。你未必有他那么大的运道……甚至连爷,都未必能安生。太上皇怎么……”

话没说完,李暄将火钳子狠狠丢在地上。

贾蔷拍了拍他的肩头,笑道:“王爷,如果有人想谋害,他第一目标,一定是我,这点你确信罢?”

李暄点了点头,斜眼看他,道:“是你也不成。爷虽爱赚些银子,也想你来帮把手,可爷没让你拿命去填?”

贾蔷心下感动,面上哈哈笑道:“王爷在想甚么呢?为赚点银子,我还需要拿命去换?”说着,他往后面看了眼,远远跟在后面的管家李用忙上前问道:“侯爷要些甚么?”

贾蔷道:“弄几个土豆过来,再拿两个小杌子。”

李用忙去准备,未几而归,贾蔷分了李暄一个小杌子后,他自己也坐下,把炉子底部的小页打开,将土豆一个个都放进了煤灰里……

土豆这顽意儿传入大燕不少年了,只是一直没有大规模推广开,玉米也是。

在一个相对来说极度保守的社会,任何新生事物的扩散,若没有官方大力推广,基本上不可能普及。

毕竟,收税的人不收这些……

贾蔷这二年来倒是让贾家名下田庄多种了些,多留存起来,等到新政大行时,让林如海推广天下,以济黎庶之苦。

将土豆烤进炉子里,他关上门页轻声笑道:“虽然我不大愿意干这个差事,可既然担上了,就不能拖后腿,不能给我先生丢脸,更不必说,里面还有皇上和娘娘的厚爱,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