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一五四章(第2/4页)

因这厢是在栀子堂议事,君臣之间不必太过君礼,尤公公来关门之际,柳朝明又看了苏晋一眼,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苏侍郎来得要早些。”

苏晋不动声色道:“嗯,我来向殿下呈刑部年来案件汇总的奏本。”

龚荃惊了一下:“这么快就整理好了?”又叹了一声,“唉,老夫的兵部就找不出柳昀时雨这样博学强记的笔杆子。”

柳朝明又道:“案情汇总既已整理好了,便命人送一份来都察院,赵衍也好赶在入秋前将上半年的事务收个尾。”

三法司之间的职责休戚相关,许多要务要共同行使。

苏晋点头道:“好,我将就手里的这份奏本的内容,赶在明日廷议前再写两份,送去都察院与大理寺。”

朱南羡听了这话,怕她又熬更守夜,便道:“一旁的隔间里头笔墨齐全,左右我这里与柳御史龚尚书议事,你去那里写不耽误。”

苏晋称是,与朱南羡,柳朝明与龚荃一起对行过礼,拿着案宗与奏本往隔间里去了。

朱南羡这才看向龚荃与柳朝明,问:“二位大人前来,可是西北出了乱子?”

大随外有四患,即北疆的北凉,西北的赤力,岭南的安南,东海上的倭寇。

而今朝中正值皇权动荡期,虎视眈眈的外敌趁机整兵来犯,其中,北凉由四王朱昱深率军对敌;东海那头,是戚无咎出征水上;而安南国与岭南流寇合整为一支大军,虽被罗将军击溃,但罗将军也不幸战死。所幸安南不知大随缺将少帅的内情,心想着令他们闻风丧胆的老对头十二殿下还在宫里歇着没出来打他们呢,于是急急忙忙派使臣过来和解,这才有了苏晋要回访的事宜。

就眼下的时局来看,大随已是内忧外患,倘若西北的赤力再出乱子,都不说大随境内还能否找到第二个可领兵西北的帅才,单是对于军政民政而言,都是不堪重负的。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果然龚荃说道:“回殿下,今早接到急报,赤力确实有整兵的动向了。”

朱南羡的眸光沉了下来。

但再一想,又觉得这是迟早的事。

大随立朝后,前朝留下的许多沉疴并未得到根除,江山原本就隐患重重,加之后来又实行封藩制,各皇储盘踞一方,又多虎龙之辈,相互间迟早有一战。

像今日这样,几个厉害的王爷还没打起来就基本上死了废了个干净,没让外敌赶着江山内乱割据,长驱直入来分一杯羹已是很好了。

可皇权动荡,连里头的贼寇都要趁机作祟,外头那些敌人岂能不趁火打劫?

朱南羡道:“罢了,赤力既已整兵,我们只当及时应对,二位大人对于出征的将帅,军资军费可有见解了?”

龚荃道:“回殿下,军资军费只有交给沈青樾想法子,老臣这头已与他说了。”又道,“至于出征的将帅,老夫与柳大人议过,意见有些相左,还请殿下拿个主意,早日定下来。”

朱南羡点了一下头,看向柳朝明:“柳大人意属何人?”

“十二殿下。”柳朝明道,“朝中将帅太少,除非戚都督或四殿下能赶在秋末得胜归来,否则这个人选只能是十二殿下。”

龚荃道:“老夫的顾虑是,安南国那头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如今苏时雨虽要出使,但一旦谈不妥,岭南一定需要十二殿下坐镇。且西北气候严烈,地势起伏,十二殿下到底没在西北领过兵,去了也不一定合适。要是罗将军还在就好了,他去倒能胜任。”

他说着,又看了朱南羡一眼,想了想道,“其实还有个真正的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太子殿下您,您在西北领过兵,统帅之才朝中无人不晓,但您一走,朝局怎么办?是以老夫觉得,不如让朱将军去。”

这个朱将军,是故皇后的表弟朱荀。“朱”这个皇姓是景元帝亲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