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 载誉归幽州(第3/3页)

于是李素找到糜竺,把信给对方看,用信上描述的“乌桓战马规模”期权作为抵押,又临时借了笔钱,等到了涿郡后用马的进货价抵偿。

然后,李素快刀斩乱麻地只花了两天时间,最后找了一趟张多和许乾,各自问他们买了五百个质量相对较差的丹阳兵,一共一千人,作价八百万,也就是每人八千。

这个价钱是压得很低的了,所以兵源质量也不太好,但因为这些兵不是己方留下的私兵,而是给领导交任务的,差一点就差一点了。

全部收拾完之后,倒也没耽误行程,一共九千人、分乘上百艘类似大沙船的船只,浩浩荡荡驶出长江口。

为了这一趟旅程,李素最后还给糜竺又开了点小挂——他根据如今简陋的司南,大致弄了个相对有科技含量一点的指南针罗盘。

方便糜竺的船队驶出长江口后,可以认准正北方航行、抵达山东半岛附近后再折向东北拐一拐、绕过山东半岛尖端。

这样的路线,比糜家原本的全程贴岸航行路线,能节约至少五六天时间,少走东西方向上一来一回七百多里路程。加上黄海水浅,这个季节也没有大浪。

只有些暗涌,也被李素之前教糜竺的“在船的水线以下两侧钉稳定鳍木板”的方法解决了,所以非常安全。

海路是非常枯燥的,对于没有经历过相关磨炼的士兵而言是一种极大的痛苦。但只要扛过几次,每个人也都能有所成长。

好歹丹阳兵和九江兵都是水性不错的兵种,耐受力比北方人好多了,在海上开了七八天后,在山东半岛的东莱郡附近还靠岸休息放松了一天,所以全程人心始终稳定。

离开东莱后,又航行了七八天,全程加起来半个月,终于安然抵达了渤海岸边的灅水河口,溯流而上,直抵幽州州治蓟县。

不过,刚刚从蓟县的码头下船时,李素等人就注意到氛围有些不对劲。

幽州牧刘虞亲自在码头等着检阅部队,刘备也从邻县赶来了。

一见到李素和关羽,刘备立刻冲过来,先跟关羽把臂抚背,说些安慰的话,然后就跟李素说:

“伯雅,云长,自从上次给你们的最后那封信之后,幽州这边的乱局又恶化了!不光上谷郡这边张纯、难峭王还没平定,东边的辽西郡也有一股新的反贼扯起叛乱了!公孙伯圭被人围在了辽西管子城!唉,这反贼真是越剿越多,我还以为把张纯灭了就天下太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