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假装这是一场静坐的战争(第3/4页)

部队闲着没事干,在汧水两岸都筑起了简易的夯土墙,挖出来的土也自然而然形成了长堑陷坑。周边山上小树丛杂,适合砍伐削尖的都樵采来做成鹿角铺设在陷坑里,剩下不适合做陷阱地则拿去当柴烧。

这天傍晚,又一支从后方汉中来的运粮队抵达了汧县,随军来的还有中路军总后勤官孙乾。

孙乾带来了一些喜忧参半的消息,所以刘备第一时间接见了他,置酒相待。

孙乾先说了坏消息:“大王,我军二月份在陈仓城内府库缴获的张济部余粮,到现在已经全部吃尽了。目前我军所需粮饷全靠汉中由西汉水转运。

虽然西汉水省去了秦岭北段山道一百六十里的陆路,损耗比原先小了很多,但运到此地,依然需要汉中出粮两石、抵达一石。七万五千战兵、加上战俘苦役,一共九万多人要官府养着,日费四千石,从汉中就需要每日运出八千石。

我军从前年开始在汉中积谷,人均每个百姓为北伐额外供粮两石。出征前汉中粮仓存粮六十万石,西关驿还有从成都千里迢迢走嘉陵江水路运抵的三十多万石。按照目前的消耗,再有一百二十天,也就是到七月过半,汉中准备的北伐军粮就要危险了。”

孙乾说成都运抵西关驿的粮食就有三十多万石,这还是去年租庸调法改革时、蜀地奸商们抛粮压低粮价,官府超收没地方放的。别看运到西关驿三十多万,从成都起运时足有八十多万石,有五十万都是在路上损耗掉的、给沿途所有民夫苦力和船夫、造船工吃掉的。

蜀道的运输损耗就是那么恐怖,这还是李素国渊等人反复治理交通、把损耗至少压掉了一半以上才有的结果,要是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后勤惩罚更加恐怖。

刘备看了账目,也意识到自己进入了稍微艰苦一点的第二阶段了,毕竟陈仓就地缴获的粮食已经彻底吃光了,长久拖下去对自己的国力也没好处。

他便追问:“据孤所知,李傕这十几天里应该也不好过,他十七万人留在这儿,伯雅算了一下,安定郡泾阳、临泾、华亭三县的额外存粮,应该也被李傕吃得差不多了,这些县都不足五千户,人民稀少,存粮也少。

而且伯雅估计今年的干旱是大面积的,汧水都水位下降了,泾河肯定也下降,李傕应该支撑不了多久,就要跟我军各自退却。哀牢夷的象兵什么时候能运到?只要到了,孤便提前与李傕决战。”

孙乾:“应该已经到西关驿,大象行进缓慢,再有七八天可到陈仓,应该是跟着下一批运粮队抵达的。自从上次大王催督他们加速集结,哀牢兵就开始从巴郡北上了。”

刘备点点头,又招来李素、荀攸商量了一下,把日子算好了,终于派出信使又给李傕送去了一封信。

李傕也正被运粮的困难折磨,拿到信之后就跟郭汜、贾诩一起参详。

李傕直截了当摆出问题:“刘备说今年大旱,半月来汧水水位下降,运粮不易。想必泾河也是水位下降,行船不易,双方都有可能缺粮,不如各退一步,我军往东退回泾河沿岸,他往南退回渭河沿岸,各自缓解缺粮,择地再战——

文和你以为如何?我还没了解过,泾河水位真的下降了么?把督粮官找来问问吧。”

贾诩还真没注意到后方的天气变化,也赞同这个建议,把后勤官员找来一问,结果还真是诉苦不迭——

那督粮官也是刚上任不久的,他的一个前任就是因为沿着泾河运粮延误,被那天喝醉了酒都没问细节的郭汜直接以延误军机罪名斩了,所以后续的人只敢死命加速,都不敢上报客观困难。

为了运粮,后方都累死了好几百个纤夫了。因为泾河水太浅,好几个地方船得卸下一部分货物,人力或者驮畜扛着过了险滩,然后再装上船继续走,而且太浅的地方船也没法靠风力或者划桨前进,要额外纤夫拉纤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