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百废待兴(第5/5页)

而有些山区穷县拿下来,灾年暂时也是包袱,不如先让袁术拿着。另一方面,袁术的触角深入到长安附近,也可以弄一些经济战手腕,诱骗袁术逐利往长安卖粮食帮忙缓解。

等灾情一过,袁术失去利用价值,李素当然会立刻搬出皇帝的招牌让桥蕤滚,敢不滚就名正言顺把他灭了。

李素把这番道理跟刘备说清楚,刘备倒也同意了,就暂时跟袁术这个火药桶保持着“大家都是勤王汉臣”的一团和气,让他拿着这五个县多拿大半年。最晚明年春耕结束、春荒渡过,等夏粮和蔬菜收获之前,刘备一定要拿回来。

……

初六一整天的救灾会议结束,次日开始,关中数郡就有条不紊地开始了治理和外交,一边灭蝗修渠,一边稳住袁术。然后把朝中大臣也分批分拣,由刘备阵营的人事官员进行甄别。

一部分年老无用、或者有德无才的,比如司徒赵温之类,就送回弘农,到刘协身边,构筑起“朝廷”的班底,实则成为了没有实权的吉祥物。

而一些年轻的,或者确有治民才干的,一部分直接下放关中五郡的地方官,让他们下基层救灾,观其实绩再决定升降,也算是“宰相必起于州部”,中央高官必须有地方上的实打实行政成果。

另一部分专业型官员,则就地留在长安,构成“少府”下属的六曹尚书机构等办事。

刘备本人虽然还没灭了郭汜,按刘协的约定,他暂时只是拿掉“权摄”二字成为正牌“汉中王”,但“大司马”的头衔还没拿到。

所以,刘备跟李素荀攸等人合计了一下,问刘协暂时要了个“录尚书事”的临时差遣,这样刘备就可以把吉祥物公卿甩开,单独靠少府的六曹尚书管事儿了。

比如即将到任的大司农丞刘巴,作为财政改革的先锋,就可以到时候多兼一个“少府户曹尚书”,某个曹的尚书品秩才六百石,比大司农丞还低,但管的事儿却重要,有实权。

如此一来,刘备军文官普遍资历品秩低,不能当九卿的问题,也就绕过了。诸如刘巴这样的灵活任用,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