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赤壁之战(第4/5页)

吴军士兵倒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和爆炸吓得暂时懵逼了一会儿,好几艘太史慈一方的五牙战舰,就借着这个机会乘势摆脱接舷战,不管不顾往下游一头撞去,只求脱战。

不过,吴军士兵倒也不至于因为这种变故就直接被打到彻底士气崩溃。毕竟这个时代火药爆破兵器的出现,已经有些年头了。

各方诸侯的普通士兵或许不知道火药兵器的存在,但稍微有点经验常识的基层军官都是知道的——刘备阵营五年前在南中对付象兵,已经公开使用了窜天猴这种爆破惊吓火箭。

南中之战或许过程还比较保密,其他诸侯不知道细节。但两年前195的交州之战,对付士燮时,赵云高顺也再次用过这种兵器对付象兵。士燮麾下自然有汉人官兵会逃散、扩散,足足两年时间,能够让各方诸侯都有心理准备。

所以吴军官兵也不会直接就被爆破吓尿,最多只是类似于历史上蒙古人或者鞑靼人看见宋军明军的火器时的反应。火器要发挥决定性作用,关键还是靠真实杀伤,不能指望惊吓。

最终,太史慈方有三条战舰冲出重围,分别是太史慈和陈到、廖化亲自坐镇的那三条,不过所有船的五根拍杆也已全部撞毁,上层建筑也打烂了大半,被乌鸦喙搭住的部位也都炸烂了。

还有两条五牙战舰,因为缺乏指挥高明的军官当机立断壮士断腕,没想到如此操作,依然被团团围住,陷入了砍杀肉搏不能自拔。

好在,太史慈的旗舰脱困之后,立刻开始旗号指挥,勒令后方的艨艟舰队,尤其是水雷船队,全部趁机衔尾追杀吴军雁行两翼那些往回缩的小船,争取在浅水区使用水雷战术多击沉一些敌船。

与此同时,太史慈刚刚陷入近战苦战的时候,他的情况就已经被后方的李素中军主力注意到了——毕竟李素比周瑜战场观测能力强得多,他有水晶镜片打磨的望远镜。

而且望远镜这种只有高级军官才会装备的战略观测仪器,因为存世量很少,不存在被敌人战场缴获仿制的问题,所以李素一方的战场观测优势可以一直垄断下去。

(注:之前一直有书友多次强调质疑历史上诸葛连弩保密期很长,蜀汉灭亡后才被曹魏仿制,认为我设定的技术扩散速度快了。我澄清一点,历史上蜀汉的诸葛连弩都是在防守战役中使用的,比如守关卡险隘,木门道射杀张郃。

因为几十年都没被魏军攻过阳平关,所以不存在战场缴获。但我书里设定的诸葛连弩,被多次用于进攻战役,尤其是配合战象。这就存在战损和缴获。我认为凡是有战场缴获的,而且只有机械物理结构创新的东西,都可能被仿制。

化学成分的东西,缴获了也不一定能仿,至少配方配比精度逆向不出来。杠杆投石车和水密隔舱船被仿,都是正常的,糜竺在辽东那么多年,他有船被曹操缴获,导致技术扩散。望远镜永远不存在缴获,我就设定终本书剧情都不被仿制。)

所以,李素在一看到太史慈被接舷近战缠住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太史慈是为了最后的大招突然性、憋大招憋得玩大了,李素立刻就指挥黄忠加速前进增援,而且明确吩咐黄忠,不用再隐藏水雷战术,直接火力全开所有手段一起上,把太史慈部接应出来。

汉军一共造了十二条六七百吨级的五牙战舰,以及一艘定制的李素座舰。黄忠得令后,就带着七条五牙战舰和大批辅助舰只增援上去,李素身边只留下他自己的旗舰和一些小船护卫。

而且黄忠没有像太史慈那样选择中央突破,而是用了类似鹤翼阵的船阵沿着江面横扫过去,深水浅水都不放过,把浅水区的吴军雁行两翼也往下游逼退,不给他们迂回绕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