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3页)

伍夜明不仅拥有在这个时代算得上不错的一米七二的身高,长得帅,学习努力,半年学完一年的课,有运动天赋,语言天赋也非常高,一学期磨炼出来的俄语水平,和张素商才穿越那会儿比也不差什么了。

天之骄子指的就是这种人。

“至于小说,写起来更是不难。”张素商给他出主意。

“伍兄不是工程系的么,不若写一个工程师的故事。”其实张素商更喜欢《雷雨》《回家的诱惑》那一类看着就让人念叨“真是家门不幸”的狗血故事,但伍夜明看起来不像是能写这种故事的性子。

伍夜明纳闷:“可工程涵盖的范围极广,我写什么工程啊?”

张素商挠头:“是哦,我对工程也不了解,但若我是读者,必然想看那种觉着新奇的工程,普通的修铁路怕是不行。”

伍夜明面无表情:“我说过很多遍了,不是学工程学的就会建铁路,工程学下面有很多专业,建筑工程、材料工程、水利工程、轻化工程……”

他吐出一堆工学专业,张素商赧然:“哎呀,我学医的,对工学不太了解,多谢伍兄科普了。”

伍夜明是机械工程的,不过他这人很全能,动手能力特强,平时教室里的电路坏了、或者要换电灯泡,看起来就像电气工程的学生,谁的自行车坏了也可以找他去修。

张素商的自行车要是出了问题,也找伍夜明处理。

琢磨了一阵,张素商又提议道:“若说最能吸引大众目光的,自然是大家都向往的,比如说航空航天,要是伍兄写一篇飞到外太空的小说,说不定会很受欢迎,我记得上回还看到伍兄在图书馆看齐奥科夫斯基的论文,想必对此是有所了解的。”

齐奥科夫斯基是新俄罗斯的科学院院士,他在1903年到1911年期间,发表了数篇论文,奠定了火箭飞行的理论基础,像研究液体火箭、多级火箭系统都是他的设想。

顺便一提,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就是在今年,1926年在美国升了天。

伍夜明犹豫一下:“我对这方面有兴趣不假,可我却不太清楚具体的设计。”

他掰着手指和张素商数:“飞行器的设计、功力、制造,还有飞行器的环境与人员如何在其中生存,这些我都没有进行专业的学习,只是有所了解而已。”

张素商看着他一阵无言:“你觉得必须要对这方面的事情拥有专业级别的了解,才能动笔写小说是吗?”

伍夜明看着他,一脸不解:“不然呢?”

写着侦探小说,但本人对怎么做侦探完全懵逼的张素商:……

你们这些学神真的对自己很严格诶,刘大神写了《三体》,可他也不会制造二向箔啊。

原本在这段对话后,张素商觉得伍夜明可能已经放弃了写小说的念头,也做好了自己将来支援伍夜明外出比赛费用的心理准备,结果到了第二周,他再去找蒋静湖理疗时,就得知伍夜明准备正式去研究航空工程。

他要冲击双学位!将来造不了火箭,也可以造飞机!

用伍夜明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反正我人都在俄罗斯了,只学一门专业,也不知回去以后够不够祖国使唤,不若多学一些,技多不压身,知识多了总不亏。”

虽然张素商自己也是个考得起清华北大的学霸,但他还是觉得自己摸不透这些上古学神在想什么。

他只是小声和李源、蒋静湖说:“那我们要翻译的教科书又多一门啦?”

李源叹气:“是啊,而且这门专业的知识,可能这边不太乐意我们带回去,我和静湖商量了一下,要不咱们每人都背一部分要紧的内容,要是到时候带不回去,咱们就用脑子带回去,再默出来。”

李源是个过目不忘的人。

蒋静湖问他:“那你的化学要不要也背一部分?我这边背完医术还有些空闲,正好化学与医学有相同之处,我可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