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6章 这个场景,跟想象的不大一样啊(第2/4页)

王玄武搞了几年的情报工作,调查事情是越来越全面了。

“王爷,其实我觉得南洋水稻的推广,其实不会有太大难度的。先不说杭州、明州、泉州等地,都有市舶司在今年安排了试种;哪怕没有试种,单凭户部公布的情况,也会让很多人家动心的。

毕竟,大家冒的风险只是换一种稻种,顶多就是产量会有所下降;可是,一旦这南洋稻种跟户部说的那样,那么他们的收益就是巨大的。不客气的说,种植南洋水稻的风险和收益是不成比例的。”

武媚娘觉得李宽是当局者迷,一直担心南洋水稻的推广会不顺利。

其实,在武媚娘看来,根本就不存在这种情况。

唯一可能的就是那帮突厥人内迁的地方,因为这帮胡人不懂水稻种植,然后又因为田地是新开荒的,有可能搞出乱子来。

显然,苏州这里不属于这种情况。

“你这么说,似乎也有道理,看来本王是陷入思维定势里头了。”

听武媚娘这么一说,李宽想了想,倒也想通了。

如果现在自己推广的是土豆或者玉米,很可能会面临许多农夫刚开始不敢种植的局面。

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庄稼。

但是,水稻就不一样了。

这个年头,大家对种子优劣的概念还没有那么强。

南洋水稻也好,还是原本江南地区种植的普通水稻,在大家看来,这都是水稻。

种哪个都是种,为何不种可能受益会很大的南洋水稻呢?

“是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江王殿下的贪婪,其实是对苏州的南洋水稻推广种植是有好处的。”

武媚娘的这一番话,让李宽觉得很是无语。

自己听说过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但是还真没见过坏心办好事的。

这个王叔,实在是……

莫非,这就是所谓的福将?

天天作死,结果日子却是活的越来越滋润。

似乎历史上李元详的日子过得还真是挺滋润的,算是难得的善始善终的亲王。

“没想到让人在杭州、明州等地试着种植了一些南洋水稻,倒是起到了这种推广效果啊。”

李宽还是低估了这个年达的信息传播速度。

总以为没有高铁,没有飞机,没有手机,没有电话,苏州百姓对南洋水稻的了解应该很匮乏。

实际上,江南的扬州、苏州、杭州、明州几个地方,都是有水路相通,都是属于大运河上的城市,信息流通比大家想象的要快很多。

特别是江南的一些豪族,不仅仅有大量的土地,是个大地主。

同时,他们也是江南最大的商人,在主要的州县都有自己的产业。

就像是顾家,别看大本营在扬州,在苏州、杭州、明州的产业也一点都不少。

一旦一个地方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很快就得到消息了。

而这些地方豪族之间,往往通过各种联姻,织成了一张密集的人际关系网,信息的传播就更加快速了。

当初那个虞鹿能够在张帆和萧哲面前装一把十三,还不就是因为有顾盼盼这个表姐吗?

武媚娘:“是的,所以江王既然想要更多的南洋水稻稻种,我觉得王爷可以帮他一把。先让苏州成为南洋水稻最大的种植区域,立马就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单单苏州一地增加的水稻产量,就够养活整个长安城的人。”

苏州是个大州,基本上后世长三角最精华的一个区域,都在苏州的治下。

别看如今的苏州的户数仅两万余户,但是按照正常的发展,到开元时期就可以达到近七万户,天宝年间到达近八万户,而在安史之乱以后,更是人口猛增,突破十万户,最终在唐末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有十四万户人家。

十四万,在现代人看来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随便哪个地级市,都有这个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