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9章 热闹的文登码头(第3/5页)

“真的?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登州的造船业将有望成为仅次于海贸的支柱行业,吸引更多的商家在这里开设造船作坊呢。”

苏成冠作为登州市舶郎中,自然是希望登州的海贸能够越来越好。

但是,海贸好的前提,其实还是要出海的船只够多。

与此相对应的,造船行业的兴旺,其实也是一件相辅相成的事情。

“是啊,昨天有一个长安来的大木材商家,还拿着楚王府王管事的名刺,专门来拜访了一下我。说是准备在登州开设一个大的木材加工作坊,还从东海渔业造船作坊专门下订了五艘巨大的运输船只。据说为了支持木材运输,东海渔业的造船作坊都是优先给商家生产运输船,这种适合木材运输的海船,一次性可以运输十几根巨木回来呢。”

“十几根巨木?多大的海船能够装下这么多巨木啊?”

苏成冠脸上露出了诧异的表情。

放在后世,直径一米以上的木头,绝对就可以算得上是巨木了。

但是,苏成冠很清楚淳于难口中的巨木,至少是直径两米以上,甚至是三米以上的。

这么大的木头,不说重量有多夸张,单单那体积就非常巨大。

怎么运?

“是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到底是怎么装的,因为人家的这种海船都还在制作之中。但是我听说这些巨木,并不是每一根都装在船上面,而是像木筏一样被连成一片,由运输船在前面拖着。”

东海渔业的造船作坊,凭借着飞剪船起家,如今是稳稳的占据着大唐第一大造船作坊的位置。

如今它在登州、泉州和广州都有造船作坊,旗下的匠人和帮工数量已经突破了一万人,算是大唐有数的大作坊了。

各种新式的船只,普遍都是在东海渔业造船作坊发明之后,才被推广开来。

为了鼓励大唐造船行业的发展,基本上它们只会向大唐皇家专利局申请一些非常核心的专利,其他的都让人随便抄。

“如果这些运输船的出现能够解决登州各个造船作坊木头来源的问题的话,那对我们登州来说,还真是个天大的福音呢。”

“是啊,当初登州百姓连吃饭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自从楚王殿下到来之后,情况就完全变了。如今更是成为大唐有数的大州,连带着我这个刺史,也很有面子啊。”

就在两人说话之间,船队慢慢的靠近码头。

超过一百艘海船一起进港,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是非常强大的。

很快的,码头上众人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

“百年老山参两箱,缴纳一成作为市舶税!”

“上等珍珠一箱,缴纳一成作为市舶税!”

“金锭三百二十斤,缴纳市舶税三百二十金币!”

市舶税的人员,以及借调过来的账房很快就开始分组确认各艘船只的市舶税缴纳情况。

通过这几年的运作,市舶司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征税体制。

像是人参这样的东西,你很难去准确的估价。

如果按照商家从海外收购的价格来计算,先不说商家很容易弄虚作假,对市舶司来说,也会损失大量的税收。

但是如果按照大唐市价来征税,有的时候市舶司胥吏和商家之间也很难完全取得一致意见,并且也会腐败留下了空间。

所以像是这种价值比较高,价格比较难以衡量的东西,都是直接按照征税比例,缴纳实物税。

反正在唐朝,实物税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物税才是主流,直接缴纳钱财反而是非常少见的。

至于这些实物税收上来之后怎么处理,市舶司也有自己的一套流程。

反正无非就是上缴和售卖,不会烂在各地市舶司的仓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