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4章 为科学献身?(第4/9页)

这就像是诺贝尔物理学奖作者跟诺贝尔化学奖作者联名在《自然》或者《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量级论文一样。

这样的文章,绝对是会引起学术圈的重视的。

荆木虽然不算是学术圈的人物,但是作为蒸汽机车作坊的负责人,对这个圈子也是非常了解的。

只不过作为作坊掌柜,他哪怕是有什么研究成果出来,往往都不会去写论文发表就是了。

“荆木,我觉得这个论文非常有参考意义,这种燃烧煤油的发动机,如果能够制作出来的话,显然是比我们的蒸汽机车要更有前途。”

牛柱作为劳牛运输队的合伙人,之前因为跟劳汉三的经营理念不一致,再加上沉迷于炒股等其他的事情。

他已经慢慢的退出了劳牛运输队的实际管理之中。

不过,这么多年,平康坊的什么姑娘,他都已经基本见识了。

长安城里头的各种美食,他也都尝试过了。

回过头来,他总算是把心收回来了。

不过这个时候,劳牛运输队的管理工作,已经不需要他了。

劳汉三虽然没有少他的分红,但是显然是不想他再回归管理层了。

对此情况比较了解,也没有那么多争强好胜心思的牛柱,选择了跟荆木一起折腾蒸汽机车。

他开始从管理领域转行到了技术领域了。

虽然牛柱不是科班出身,但是能够跟劳汉三一起成立并将劳牛运输队发展壮大,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加入到了蒸汽机车的研发之后,他还算是出了不少成绩的。

“嗯,我这两天也都是在翻来覆去的查看这篇论文,对于里面提到的发动机的几个系统,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制作出来。

铜线制作的线圈在旋转的磁铁里头产生雷电,这个现象我已经去验证过了。

论文中提到的其他几个观点,我觉得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并且,我还想到了一个改进的方法,让这个系统更加的简单,更加的容易制作出来。”

荆木这几天对着论文在苦读,显然也是有了不小的收获。

饶永祥和卢照邻提出来的煤油发动机理论虽然已经比较周全了,但是发动机必然不是只有一种结构状态。

并且他们在论文中提到的结构,不一定就是最适合大唐现在的技术的。

“哦?你有什么改善的想法吗?说出来我们好好的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先制作一个模型出来。

然后我们再考虑制作出几台样机来确认这个方案是否可行。”

牛柱很是期待的看着荆木。

自从荆木加入了劳牛运输队之后,算是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不管是马车的维修上面,还是管理方面,荆木的想法都是非常多的。

“对于这个发动机来说,如何让发动机启动起来,其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按照饶永祥和卢照邻的方案,他们主要是通过一个可以储存雷电的装置,给到一个叫做启动机的设备提供动力。

然后让起动机带动汽缸来运动,最终让发动机运转起来。

但是这个启动机的制作,应该是比较麻烦的。

并且这个储备雷电的设备,应该也没有那么容易制作。

如果我们通过人工来带动这个点火装置的运作,那么就可以取消这个雷电的储存设备。

还有启动机也可以取消。

这就相当于一下子就把煤油发动机的两个技术问题给解决了。”

荆木的这个方案一提出来,牛柱的眼神就变了。

虽然这个方案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比饶永祥和卢照邻他们的构想要落后。

但是在可行性方面却是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并且,节约了越多的机构,就意味着成本越低。

这对于煤油发动机的普及来说,其实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