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4章 李谚师徒差点气吐血了(第4/9页)

但是如果你不大规模的量产,这个成本永远都是下降不下来的。

很显然,现在的电灯泡,绝对是处于成本比较高的阶段。

如果玻璃作坊一味地提高玻璃灯罩的售价,虽然短时间内好像多挣了那么仨瓜俩枣,但是从长远来看,并不是什么好事。

这一点,戴全想的还是非常清楚的。

“一视同仁吧!在今年内,不管是任何人来购买我们的玻璃面罩,价格都按照成本价进行售卖。

反正就现在各个研究所的需求来说,整个贞观二十二年,我们的玻璃面罩都估计卖不了几千个。

这个钱,我们暂时不挣,羊羔要养肥了再宰才有意思。”

王富贵作为一名商人,自然也不是出来做慈善的。

只不过割韭菜的时候,怎么也得让韭菜长高一点才行。

“行,那回头我就吩咐下去。

估计那些买家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对于电灯泡的研究热情肯定就更加高涨了。

指不定今年还真的能够见到电灯泡的技术大幅度提高的可能呢。”

戴全作为技术大拿,自然对科学发展的情况比较熟悉。

虽然电灯泡现在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一旦找到一个效果比现在好很多的灯丝,那么它立马就具备了大规模量产的潜力。

“我前几天去给太子殿下汇报事情的时候,正好碰到东海郡王殿下在玩一个电磁感应的小装置。

很显然,外面发生的这些事情,太子殿下都是看在眼中的。

电这个东西,好多年前我就听太子殿下说过。

如今找到了电的应用方向,我们还是要在背后推动一把,让电灯泡尽快的能够进入到使用阶段。”

王富贵跟了李宽那么多年,对于李宽的关注重点自然是非常熟悉。

很显然,如果能够有一款具备实用性的电灯泡得以发明,李宽肯定是非常开心的。

到了王富贵这个地步,自己努力不努力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就是要让自己的顶头上司满意。

换句话说,李宽开心不开心,才是王富贵最需要考虑的事情。

“那个东西我也看到过,现在玻璃作坊的附属小学里面就有两台那样的小装置。

坦白的说,对于传统的各种工艺,那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基本上都有几分了解。

但是像是电这样的东西,单纯的使用眼睛是看不出来的,我们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形状。

这个时候,要研究电的应用,还是要那些年轻的学员和教谕更加有潜力。”

戴全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

虽然放在后世,五十多岁真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但是放在大唐,那就可以回家含饴弄孙了。

“我有一种预感,电这个东西的热度,不会是三分钟热度,而会是未来数十年大唐研究发展的重点。

我们的很多突破和变革,可能都会跟电有着密切的联系。

戴全,你作为大唐集团资格最老的匠人,要多引导各个作坊往新的技术方向去研究。

我们不能老是吃太子殿下留下来的老本。”

王富贵虽然不是什么特别聪明的人,但是跟着李宽负责了那么多年的商业事项,眼光还是锻炼出来了的。

“王掌柜您放心,我们的各个作坊的研究所,如今也都加大了相关的新技术研发。

像是东海渔业登州造船作坊,他们的第一艘安装了蒸汽机的海船,马上就要正式下水了。

到时候整个大唐的造船业,都会迎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此之外,炼铁作坊那边对于新式钢铁产品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相信我们的精钢质量会不断的提升。”

戴全简单的给王富贵汇报了一下大唐集团旗下主要的几个作坊的一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