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四十八(第4/5页)

“我觉得,能万全的不是某家某人的学说,也不是某个持有学说的大家。”赵维桢总结道:“最万全的,则是把百家学说整合起来,好的东西留下,坏的东西丢掉,和政公子喜欢的七巧板一样,拼出一个完整的图画。”

“一个有思想的人,也是多个物件拼起来的。怎治国的思想,就能一家面面俱到呢?”

说起后世的思路,赵维桢都不带停的:“想想看,若是儒为心,法为骨,墨道农兵阴阳家等等具为肺腑皮肉,这样的学说,不就完整了吗?”

《秦律》虽好,但完全依靠严苛律法,能让秦国统一六国,却不能让秦国长治久安。

人民苦于徭役,苦于战乱之后的困顿,律法却没有提供一个解决的方案。

在赵维桢看来,秦至二世而亡的因素有很多,治国思想单一且苛责绝对是重要原因之一。

因社会矛盾,而产生律法,可随着社会发展,律法并没有紧跟变化。这属于上层建筑没跟上经济基础,肯定要出问题的。

赵维桢巴拉巴拉说这么多,也是希望小嬴政能早日想通这点。

她也不知道具体该如何改变秦末矛盾重重的局面,但万一小嬴政想通了,重视这个问题,能早日变革,说不定就能早日解决危机呢?

尽管只是梦想,可赵维桢还是觉得自己得说。

而小嬴政没有立刻接话。

他的脑子已经开始飞速转动了,见他疯狂思索,赵维桢也不着急。

待到她一碗豆浆快要慢悠悠喝到底,嬴政才回过神来。

“我明白了。”

男孩总结道:“夫人的意思是,希望百家学说,和文字、度量衡一样,能统一起来。”

赵维桢:“……”

你是真惦记着统一这回事啊!

“倒也没错。”赵维桢失笑:“能统一是最好的,就像是政公子说的那般,不是省去了很多麻烦?”

“可是,想要一统,该如何说服百家策士?”嬴政又问。

“不用说服他们。”

赵维桢满不在乎道:“只要国君说统一,朝堂里的臣子是做什么用的?”

嬴政颇为认同地顿首:“还是得家国统一。”

赵维桢:“…………”

她早就看出来了,别的国君不敢,或者只在梦里想想一统六国,唯独秦国真的敢这么做,有一半原因大一统思想并非来自后天教育,而是小嬴政打娘胎里带出来的。

“不过说这些也没用。”

赵维桢很是遗憾道:“就算能找来墨家子弟,那也得知道他们在哪儿。”

嬴政闻言,很是茫然:“吕不韦手下商队众多,其踪迹遍布各国。请往来商队为夫人打探消息如何?”

赵维桢愣了愣,然后猛然回神。

对啊!

这个时候不使唤便宜夫君,什么时候使唤?!

…………

……

接近晌午时,吕家食肆外。

吕不韦的马车停在自家食肆门口,魏盛恭敬撩开垂帘。

他先一步跨进门槛,便是笑道:“主人,这新菜式好香啊!”

是么?

吕不韦走下马车,紧随一步,也是嗅到了满屋子的豆香与酱香。

之前尝过蒸酒、酱油,也品尝过那山菌炖鸡,再闻这香味,纵然吕不韦走南闯北,见识过无数珍稀佳肴,也不免期待起来。

“我听闻,”他开口,“夫人又钻研出了什么新物事?”

“听魏兴说,这次用的是豆子。”魏盛回答。

吕不韦还想再说什么,话还没出口,只见赵维桢拎着衣袂,风风火火地走了出来。

从北地来的小妇人,个子不太高,年岁不太大,一头乌发下容貌端庄,可清亮的眼中却好似藏着一团火。

她走到吕不韦面前,二话不说,隔着衣袖抓住他的手。

哪怕有衣物相隔,可赵维桢指尖的柔软触感,仍然清晰无比地传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