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六十五(第2/6页)

这样……

赵维桢倒是明白秦王子楚的套路了。

若是先任命吕不韦,再拖上一段时间任命赵维桢,那肯定是要任命一次讨论一次,或者再多来上几次朝堂吵架,各方势力拉扯个半天,也不一定能正式定下职责。

但现在秦王一气儿提了,讨论得好,两个人都能如愿以偿,讨论得不好,群臣碍于吕不韦和赵维桢的面子,也得退让一番,留下一个位置给夫妇二人。

吕不韦事先没说过,这恐怕是秦王自己的想法。

子楚这个人……

赵维桢心中暗道好笑:真是什么样的国君配什么样的丞相,如此套路,倒是和吕不韦惯用的伎俩如出一辙。

她迅速在心中整理好思路,然而赵维桢还没来得及站出来反驳,向来在朝堂上低调沉默的吕不韦,率先一步,站出列来。

“太后所言即是,放眼列国,确无夫妇同朝为臣的先例。”

吕不韦言语恭敬,只听前半段话,仿佛是在认同太后。可说到最后,他语气平静,话锋却是一转:“然而无先例,却并非于礼不合、于法不容,而是因为除却孟隗,尚无第二名女子正式入朝为臣。”

说完,他抬头看向华阳太后。

“敢问太后,这中原各国,可否有兄弟、父子同朝为臣的先例?”吕不韦问。

华阳太后猛然一顿。

她知道自己出言,肯定会遭到反驳,但是没想到反驳的竟然会是吕不韦本人!

好个吕不韦,若非是她扶持,一介贱商,怎会有如此地位?

在朝堂上针锋相对,华阳太后当即就来了火气。

“相国这是才嘲讽我不读史、不懂政不成?”她尖锐道。

“并非。”

再大的火气、再诛心的质问,朝着吕不韦直接刺过来,也为他谦逊平和的姿态而化解。

吕不韦似是抱歉般向太后行礼,而后挺直身板,认真说道:“既然父子、兄弟同朝为臣的事情屡见不鲜,夫妇有何不可?至少我与孟隗不同姓、非血亲,要论关系,夫妇反而还要远一些——比太后与阳泉君可要远得多。”

阳泉君闻言,难以置信地看向吕不韦。

这人得势也就罢了,还蹬鼻子上脸起来了。阳泉君与吕不韦相识数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吕不韦如此咄咄逼人的一面。

“再者。”

吕不韦又道:“孟隗本就为太子政的先生,已教导太子多年。太后若是觉得不妥,是觉得有比孟隗更合适的人选么?若无人选,又为何出言反对?”

华阳太后被说得哑口无言。

先昭王宠爱公子政,导致公子政早早就出现于臣工面前,大家习以为常,更是对公子政的性格多少有些了解。

当今的太子虽年幼,但性格极其强硬,颇有先昭王那般说一不二的姿态。

他与孟隗夫人关系亲密,形同第二位母亲,要为太子政更换先生,他那一关就不好过。

更遑论,孟隗夫人是先昭王钦点的先生!

为了培养太子政,先昭王还允许孟隗夫人在咸阳办学。这么大的脸面在,谁敢说孟隗教书不行?

如此,吕不韦说得完全在理。

既然不打算为太子政更换老师,那太傅的位置早晚都是赵维桢的。

拖到之后给,和早给又有什么区别?

如此一来,本来还觉得不妥的臣工也立刻熄了火。

赵维桢早晚都是太傅,这个事实无法更改。那何必站出来讨人嫌?

见没有人反驳,阳泉君顿时不爽了。

“这里是秦国的朝堂。”他率先打响第一炮:“不是你吕不韦夫妇的朝堂!”

吕不韦挑衅他,他也毫不客气地出言还击。阳泉君同样站了出来。

“王上,如此讨论孟隗夫人的资格,实属是混淆重点。”阳泉君道:“即使兄弟、父子同朝为臣,也断然没有一个做丞相、一个做太傅的道理。从今往后,这秦国岂不是成了夫妇二人的一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