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一二五(第3/3页)

李牧苦笑:“若全军为我牵连,就是我的错了。”

副将陷入沉默。

他看着自己追随多年的头领,流露出悲恸神色。

“将军何苦违背王旨?”副将说:“于公,我知若换将,赵军必败;可于私赵王事后定会责怪将军的。”

言下之意即是,不如顺了赵王的意。今日败了他就知道问题所在,说不得还有回转的余地。

“哪儿有这么简单。”

李牧说:“即使我交出兵权,你以为赵王就会善罢甘休么?”

副将困惑:“将军?”

李牧抬了抬手:“听我的就是。”

有些话没必要说给忠贞之人听。

廉颇将军随夏阳君去秦,乃至为秦攻韩,赵王都看在眼里呢。对他来说,若无廉颇之先例也许就这么罢了,可如今有廉颇在前,我交或不交兵权,赵王都不会容下我。”

他既不想李牧威胁到自己,更不想解除李牧的职权后,李牧会向廉颇一样拍屁股走人到秦国去。

“可惜了!”

李牧不由得感叹:“分明已拖住秦军的步伐,再过些时日,纵然井陉破了,邯郸也是有希望的。”

再过些时日,就要入冬了。

秦军这么庞然的骑兵数量,需要大量马草供给。而秦国再富足强大,也架不住老天爷要天气转冷,届时马草供给注定要大为削减。

这也是秦军主速战的理由,他们要在一年之内打完。

若是拖到冬季,供给不足,秦军无法打下邯郸,也许就会撤兵。

即使来年会再战,也是至少打赢了这次战役。

李牧发自内心觉得,此战本能胜。

可如今赵王要求换将,李牧便已看到了败局的到来。

也得感谢廉颇老将军,他心想。

若非他投秦,李牧也不会看清赵王的肚量究竟有多小。没有廉颇老将军的事情,也许李牧也会如自己的亲信一般觉得,大不了就是解除兵权,就算抗旨,打赢之后再向国君请罪也不迟。

但现在李牧不会这么想了。

他很清楚赵王并不是要他的兵权

赵王是要他死。

而死,李牧是不怕的。

他怕的是死的不清不楚,死在自己人手下,死在远离沙场的朝堂上。

青年将军迅速理清了思路。他的头脑前所未有的清晰,既不悲愤,也不懊恼,有的只是分外的宁静。

“报!”

沉默之间,侦察兵匆忙奔入帐中:“将军,秦军突袭!”

“好。”

李牧猛然抬头。

触及到副将难过的眼神,李牧莞尔,黢黑英俊的面孔中笑容依旧开朗自得。他伸手拍了拍自己亲信的肩膀:“朝堂上的事,叫我这个领头的来考虑就行。不用担心,我已有对策。”

说完他看向侦查兵,肃容下令:“全军迎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