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一三三(第3/3页)

这一年来,虽然秦国按兵不动,但朝中争执屡见不鲜。

主要还是在探讨接下来打谁。

李斯等文臣主张攻魏,原因很直接:魏国弱小,且毗邻楚国。对于当下的秦国来说,也就只有楚国能为之一战,是块难搞的硬骨头。

但嬴政一直很强硬地要打燕国。

赵维桢知道原因。

历史上的秦国也是先打的燕国,但当时是有荆轲刺秦在先,秦王震怒,作为报复而发兵攻燕。

如今还没有到太子丹请荆轲的地步,嬴政仍然坚持先行灭燕。

前脚放走燕丹,后脚发兵,难免会让人想到,也许是燕丹在咸阳做了什么不妥当的事而激怒了秦王政。

如此,燕丹回国,有那么一位目光短浅的父王,难保他不会有性命之忧。

“王上。”

赵维桢委婉提及道:“如今六国,除却齐楚,一则遥远,二则有余力,余下二国,其实先打谁都是一样的。”

嬴政转过头来。

他一双凤眼中的情绪迅速沉淀,笑意消散不见,余下的只有冷锐的坚定与平静。

“他会恨寡人。”

不用多说,赵维桢也知道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燕丹。

嬴政的面孔中不见喜怒:“夫人说得对,他一辈子意气用事,讲究一个‘义’。说不得还要为这个所谓的‘义’做出冒进之事。丹不可留,既是如此,早恨也是恨,晚恨也是恨,那不如让他早日看明白。”

赵维桢无声地阖了阖眼。

面前的青年,从小敏锐且聪颖,看人之时尤其。嬴政太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因而他能信任赵维桢,也正因如此,仅与燕丹重逢后交谈几句话就明白对方处在怎样的境地之中。

多说无益,他已经做出抉择了。

“臣明白了。”

赵维桢抬手,缓缓行礼:“既是国君坚持,为臣者没有不从的道理。王上欲攻燕,臣与相国定会倾力支持,说服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