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6/7页)

因不敢在兄弟们面前露出行迹来,就借着往刘嫔处请安的功夫,在亲娘处很是发了顿邪火。

刘嫔有什么法子呢?她固然有几分心机也够心狠,但说到底也是没怎么读过书的宫女出身。

母家也半点帮不上忙,于是只好劝儿子道:“你是长子,太上皇的丧事都是你领头。你的前程在后头,何苦跟绍王这种老亲王置气。”

又安慰儿子:“母妃听说,你往江南去,倒是结交了不少愿意帮衬你的大臣。”

说起这事,大皇子得意之余,不免跟刘嫔抱怨林如海不识抬举,从不跟旁人一样奉承他不说,反而处处帮着刑部侍郎,与他做对。

大皇子还赌气道:“这样的人,也能做我岳父?倒不如换一家。”

大皇子走了一趟自为开了眼界:比林如海识趣的官员多了。远了不说,王子腾就不错嘛。

自己在金陵卖了四大家族的面子(虽说还没卖好就被迫回京了),但彼此意思都到了。这回回京,王子腾对大皇子可是客气许多。

大皇子不知道王子腾是因为自己地位的变动,变得小心了起来,对每位皇子都很和气,只以为王子腾是独独对他客气。

倒是刘嫔想了想,还是劝儿子:“你自己是一年丧妻的守礼,现在太上皇还没了,你是太上皇长孙,只怕要守足二十七个月不能议亲。那林姑娘正好年纪小呢,可以等个两三年,王家姑娘可不行。”

“何况,你不是不知道,她那堂妹如今可是做了太医院院正,很是得你父皇的看重——京中世家闺秀是多,但那些人家儿子也多未必看重女儿,你上哪儿再去找林家这样只有女儿的人家去?”

大皇子听母亲说的,也觉有道理。

旁的不说,他去江南这一趟,可是听闻林家的家产颇丰——林如海一点也没掩饰林家在江南的祖产以及名声的丰厚,就明白给大皇子看。

大皇子很是垂涎,觉得林家是有一桩好处:反正只有一个女儿,这偌大的家产以后就可以进他的腰包。

同时又想,若是得父皇赐婚,娶了林氏女,能逼林如海前倨后恭也很是解气。

所以勉强还是决定,留下林氏女作为他正妻的排行榜第一位候选人。

他们母子关起门来,算盘打得震天响,恨不得天下人都被他们算计完了,却不知皇上看他这个儿子,已经当成报废品来看了。

大皇子一路南下之事,皇上尽有所知——不光林如海一个厌烦大皇子,还有不少直性子的文臣武将烦他烦的要死。

其中便以苏州总兵脾气最暴躁,因大皇子临走前还阴阳怪气给了他些脸色瞧,于是这位总兵算着日子就开始找幕僚写参奏折子,争取京城太上皇的灵柩一出宫,丧事一完,他这一本弹章就递到皇上案头。

同在江南为官,那总兵脾气虽暴,但也不是纯莽夫,还来问过林如海的意思。

也是因文臣武将不是一脉,这位三品总兵虽然愤怒上头,但想想到底参的是一位皇子,还是皇上第一位派出巡视办差的皇子,有些没底——他来寻林如海也是想探探,在一些文臣眼里,这位大皇子风评如何。

怎么说呢,大皇子的风评,甭管文臣还是武将,只要在正常官员眼里,就觉得他不行。

还是那句话,你可以拉帮结派,可以谋图太子之位,但,但你不能蠢啊。

你手下啥也没有,就在江南大肆公开拉人,是当你京城的皇帝爹是个摆设啊。

简而言之,君主的个人素质是很重要的,英明神武如唐太宗,直接提剑杀到玄武门也多的是人愿意拥护跟随,但蹦蹦跳跳宛如疯兔的大皇子,心里有成算目光深远的官员都恨不得远离他:唉,到时候皇上收拾他可别溅到我身上血。

因苏州总兵与林如海私交不错,人品也过硬,曾经还冒着被罢官的风险,事从权宜,直接出兵帮林如海镇压过一场因走私贩卖私盐而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