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第6/8页)

反正我没钱,也没啥基建,就是草原、荒地和羊毛毡帐篷,你们要打我,我就卷起我的羊毛毡房上马跑路——要是来不及,直接‘房子’不要了跑路也是可以的。

而你们要是不打我就最好了,我好放开手脚抢劫。

而皇上的态度也很坚决:就是打,打服为止。

如今虽然失了先手,西宁王溃逃,甚至连通城都丢了,但皇上其实是有信心的。

打仗最要紧的是钱粮与兵士,这些大周都不缺。海运发展已然三年有余,单这一项国库就丰盈不少,更别提自打太上皇驾崩后,皇上其余的各项改革了。

其实这几年皇上本人并没有享受到什么,国家也算是轻徭薄赋。

大周已经二十年未动兵戈了,如今束载厉兵秣马,一场大仗是打得起的。最要紧的是,比起北戎,大周拖得起。

北戎要是想跑,一到草原上,像游鱼入水,大周或许真的追不上。但他们要想长久的占领大周的地盘,也是做梦!

一旦有战事,朝廷上下都是加班加点。

兵部更是推演了无数的排兵布阵,将推演战局的结果上报皇上。

大周当年就打过北戎的老牌将领尚有不少健在,这一代的西宁郡王不行了,还是有不少家族子孙后代是行的。

比如理国公柳家。

其实当年,开国皇帝曾想过赐他家‘彪国公’的,只因‘彪’字不算佳号才作罢。

但只看这个差点荣获的彪国公封号,就知道当年初代国公何等悍勇,如今子孙也不失先祖志向。

虽然是四王八公之一,但柳家素来低调的很,除了逢年过节走动,也从不搭帮结派。

最难得是柳家子孙后代全都挨个扔进军营里去摔打,想在他们家寻出一个吃胭脂的公子哥,才是比登天还难。

老理国公年过六十,成帝爷的时候他就跟着祖辈出过兵与北戎打过仗,后来先帝手里与北戎作战的那一回,也有他的身影。

这次他老人家还想披挂上阵,不肯认自己年老。

还是皇上安抚道:如今战局并没有溃败到不可收拾,您老就在京城兵部坐镇吧,让现任理国公柳永振任大提督,负责此次抗击北戎之战。

除了提督外,大军中还设有总兵、参将、副将等,俱是人数不等,不必详叙。

-

大军安排停妥后,皇上却还有一事犹豫不决。

俱西北的军机探子回禀,有一事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视:现任北戎王是个能举数百斤铜鼎的大力士。不但如此,据传其人还弓马娴熟,什么百步穿杨都是基本操作。

北戎人形容他是天神下凡,以夸耀其王的高大勇猛。

而这位北戎王凡事还好身先士卒,从来不坐镇王帐,那都是率领先锋部队一路冲锋,表现出来一种万军之中斩对方将领头颅的气势,激励兵士。

而且这位北戎王不是只有气势,还却有战绩。之前他率众攻城的时候,确实把几个大周的官员砍成了血葫芦。

皇上听闻此事后,还私下对着画眉公公吐槽过一句:怎么,难道是父皇转世过去了,那么爱拿刀砍人。

当然,牢骚是牢骚,大周这边还是要思对策的。

一个武力值超高的王,会带给自己的士兵超乎寻常的士气和血勇。而相对的,大周这边的领兵先锋,若是一个照面就被对方砍了,大周的士气估计就要折腰。更何况,原本西北军就败过了,实在经不起再摧残军心。

故而兵部对此的提议是,大周同样派一个单人武力值高的先锋将领过去。

林姜是听卫刃说起兵部的主意的,一听不免道:“哦,这是要中门对狙啊。”笑完忽然反应过来:“怎么,难道你要去吗?”

卫刃沉默片刻:“只怕可能性很大。”

若论单人武力值,在江湖之远或许有高人异士,但在军伍之中,他便是凤头上的翎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