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为君丹青台上死(十二)(第2/3页)

“要么,你就站起来,拿上这面旗子,去见你的将士们,和他们一起赴死。”

不知过了多久,被棍棒敲打得红肿的手颤颤巍巍地抬起来,一点点蹭上了赵胡氏的手,摸上了那一杆乌黑沉重的旗杆,然后蜷缩手指,将它死死攥在了手心。

两手拄着旗杆才勉强从泥地里站起来的赵将军浑身上下衣衫褴褛,头发散乱,衣袖上还在往下滴着渗血的泥水,像是一个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小乞丐,满脸脏兮兮的鼻涕眼泪,碎发一团团地糊在了脸颊上,眼神茫然胆怯,他用两只手握着旗杆,眼神缓慢地逡巡了一圈面前的士兵们,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但当他接过军旗、站起来的那一刻,上百将士齐齐下跪,垂下了头颅,呼喝声震天盖地:“参见将军!”

赵无缺抽动一下嘴角,露出了一个似哭似笑的表情来。

————————

谢琢搓了搓手,哈出的气在空气中结出一团团的白雾,赵无缺坐在冬季光秃秃的草地上,微微躬着脊背,谢琢则弯着腰,将帛纸压在赵无缺背上认真地写着字,被当成书桌的赵大将军费力地拧过头,用力向下斜眼,试图去看纸上写了什么,就被谢琢一巴掌拍在了脖子上,不轻不重地呵斥道:“别动!写歪了!”

赵无缺悻悻地转过头,像一只被主人批评了的大狗,耷拉着脑袋,慢吞吞地拔着地上的草根:“写完了没有?还要多久啊?”

漠北的冬季寒冷彻骨,滴水成冰,墨汁根本磨不开,谢琢原本都是用竹刀刻字的,但天气冷下来之后手指不灵活,锋利的竹刀好几次割伤了手,赵无缺看见他手上大大小小的伤痕后,就不让谢琢再用竹简了,转而给他找来了漠北一种特殊的草汁子,榨出汁浆后充作墨汁写字,效果竟然也不错。

不过纸张柔软,不比竹片可以拿在手里随走随写,赵无缺就成了简陋环境下唯一的工具人。

坐下是书桌,伸手能放砚台,还可以调节高度,实乃居家旅行之必备利器。

在纸上写下最后一行字,谢琢小心地捏着边角提起纸张吹了吹,将风干了墨迹的纸张卷成直筒塞进赵无缺递过来的竹筒里,赵无缺殷勤地接过竹筒收进包袱里,拍了拍衣服上的草屑,带着谢琢继续沿着土路往外走。

他们已经断断续续地在城外走了两天多了,赵无缺没有带什么衣被,但总能在太阳落山前找到能够居住的地方,或是一间破旧的民居,或是某处废弃驿站,甚至还有平整的山洞。

面对谢琢难以掩饰的惊讶,赵无缺笑嘻嘻地眨眼睛:“这都是军中探马歇脚的地方,他们会在沿路树木上刻下标记,能看懂的都是军中同袍,只管住下就是了。”

谢琢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你带我走的是军道?”

这回赵无缺带他找到的是一处低矮石屋,拨弄着火堆,忽明忽暗的光映在男人脸上,把那道疤照得更加狰狞。

“这条道是我的叔父开辟的,”赵无缺认真地填埋着地瓜,确保每一个地瓜都被灰土埋得严严实实,“百姓撤退的时候,走的就是这一条路。”

他的语气很平静,谢琢却瞬间想到了点别的。

赵无缺的父亲死在为逃难百姓断后的路上,他的叔父则是为诱敌远离百姓队伍而战死的,所以理论上讲……他们二位都是死在这条路上的某个地方。

赵无缺显然对此也是知之甚详,但他神态平和,甚至有心情指着外头给谢琢介绍了一下周围的地貌。

他不说,谢琢也不问,两人草草啃完地瓜,赵无缺熟练地埋了火,在里头填上碳让它焖烧,把席子拖过来盖在上面,对着谢琢期待地拍了拍热热的地面。

一夜无梦,第二天早上谢琢醒来时,发现身旁的位置已经没有人了,他坐起来醒了醒神,赵无缺从外面进来,身上带着纸灰焚烧后的气味,正低头拍打自己的衣摆,见他已经醒来,马上凑过来:“喝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