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4/5页)

康熙点头,确实如此。

“朝中官员大多学的是经史子集。儒法墨道,百家争鸣,其中学问瀚如烟海,学无止境。自是好的。但这类文化与玛法的书籍内容并非一个路子。”

一个文,一个理。等同于一个天,一个地。

你让中文系大拿来搞物理化学,比让妇产科医生去做心脏移植手术还要离谱。纯属脑子有病。

“我思来想去,认为现今的饱学之士都习惯了现有文化,思维固定,让他们再来学路子与之截然不同的学说,恐怕有些困难。但小孩子不同。他们接触的少,并没有形成思维固化,就如同一张白纸,最终能描绘出什么图案全看如何引导。”

康熙瞬间明白他的意思:“你想开堂授课?”

胤礽点头道:“我与光哥商量过,如今有了杂交水稻,有了水泥,有了青贮饲料。近两年我们大约不会再弄出大事件来。最多搞点小东西。

“我能抽出一部分时间,光哥更是能留出大把空闲。我想,是不是可以在尚书房增设这类课程,由光哥亲自教导,我来助他。

“也不拘只针对皇子。宗室子弟汗阿玛也可挑一挑,选几个进来。再有尚书房几位先生的子侄,若有合适的,我觉得也行。

“他们若是学得好,未来都是我大清的中坚力量。光哥与我的力量终归渺小。多一个人学会,他就能教给十个人。多十个人学会,就可以教给一百个人。如此传下去,只需这些人中,有那么两三个天赋卓越的,再造出那么一两个东西来,大清便能受益无穷。”

康熙看向他:“你先前不还说你事情多,交待胤禛都得就你的时间来吗?还有功夫再管尚书房这些人的授课?”

胤礽扬眉:“我说自己忙,是加上这事的啊。”

“合着,你是算准了朕一定会答应?”

胤礽笑嘻嘻眨眼:“这是好事,汗阿玛为什么不答应?”

康熙轻哼了一声:“朕若是就不答应呢?”

胤礽又道:“其实,儿臣这么做,还有一个考量。汗阿玛,我们满人是马背上打天下的。当年谁不英勇善战?可如今呢?入关日久,大家养尊处优。现在的八旗子弟,还敢说这种话吗?

“一个家族想要长久,必须后继有人。同样的道理,一个国家想要强盛,靠得也是年轻人。因为老人会老,会死。只有江山辈辈都有才人出,方可保我大清长盛不衰。

“挑选八旗子弟入尚书房,虽重点是想查看其中是否有对玛法书中知识有天赋的人才。但寻常的四书五经以及骑射功夫也必不可少。再有,汗阿玛您可借此放出讯号,向所有人表明您对八旗子弟学业功夫的重视。

“都说上行下效。皇家做出表率,您的态度明确,下面的人便是为了讨您欢心,也会狠抓家中子弟的学业功夫。如此一来,或许也可肃正一番京中八旗子弟间的靡靡之风。”

康熙听得频频点头,叹道:“如今的八旗子弟确实不能和先辈们对比,是该好好管管了。”

见康熙同意他的观点,胤礽更高兴了,说出最后一记重锤:“汗阿玛,这么做也是未雨绸缪。蒙古草原诸部各怀心思,内藩尚算安稳,外藩却不同。他们手握重兵,若亲近我们也就罢了。表面臣服,内心不甘的呢?

“准噶尔这些年动作可不小。噶尔丹野心勃勃。谁不想建立自己的汗国,谁不想拥有广袤的土地,谁不想受他人跪拜,引四方臣服?噶尔丹如今的举动,岂非就是存的这番打算?他怕是一直想着恢复成吉思汗在世时的光景。

“我们如今虽有了青贮饲料,但青贮饲料只可做牵制,想要他们彻底死心是不可能的。除非把他们打服了,让他们不敢动弹。”

“另外还有一个威胁——和硕特。和硕特部攻入西藏,又占据了青海。名义上臣属我大清,固始汗在的时候,也还算安宁。可固始汗死后,诸子分权,偏偏一个个野心不小,却无一人有固始汗的能力,无法平衡□□与汗王的关系。如今的和硕特可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