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动真格的(第2/4页)

而朱兴德不知道的是,新知县此时都不敢打开那封信了。

不用猜就知道,一定是家里父亲或是大哥在骂他。

果然,一目十行下去,是他大哥写的信。

大致意思无非是在问他有没有长脑袋?才到永甸县就惹祸。

家里明明不需要有功,只求别惹祸。

讽刺他是个官场小白。

还说为此,你到底懂不懂得,家里会为你莫名其妙得罪多少人?

明明有聪明作法,还能轻松领功,非要嘚瑟。

最后无奈表示,总不能得罪人得罪一半,那不是他们家族的风格。

要踩就给踩死,功劳领的明明白白的,领的有风骨,要么就别沾边。

最忌讳踩一脚就跑,没给踩死还会留后患,反正都得罪人了,所以才被逼无奈配合他。

但只此一次无脑行为,下不为例。

新任知县看到最后这一段才彻底松口气。

在他看来,前面那些全是废话,最后为他出头就对了,那还磨叨他作甚。

至于,下不为例?

他知道没事儿,要是还有下次,只要他家不倒,就可以接着干。

别忘了,他再不是家里不学无术的小少爷,而是永甸县的天。

这一片,他罩着了。

家里要是烦他惹祸,他还想抱怨呢,谁让家里给他发派到这里来的。

与此同时,在府城的几位四品官员全慌了。这些人全是脏了的。

有几位官员收的孝敬银多到什么程度呢。

这么说吧,如若梁主簿不是非要做永甸县的知县,不想挪地方,那他们早就能将梁主簿调到府城,官阶也会运作的早就升迁。

连和此案没有关系的知府大人,也紧紧拧眉,心里稍稍惴惴不安。

在他管辖范围内发生这样的案子,最麻烦的是上面的人知道了,搞不好皇上都知道了,永甸县外调来的新任知县是什么背景,他又是知道的,那就一定会问责。

这些人心里反复出现一个声音:完了。

军队一旦来了,就说明完了,彻底闹大了。

这些老油条官员们猜的没错。

整个府城官场在知道军队来了那一刻,人心全乱了。

除判卷的二十几位主管科举官员。

这些人没有人心浮动,还是因为科举结束后就被关了起来。

“调大理寺查案。”

因涉及铁矿、外族,永甸县又在边境,以及长达八年三次征徭役都有坑害百姓性命的违法行为,实属胆大妄为,欺上瞒下,性质极为恶劣,更有可能涉及多名官员是否参与知晓。

彻查。

小小的梁贼人案子,会被直接调走。

这时候又轮到新任知县急了,别的啊,调走前,先审完偷盗。这都审一半啦,要有始有终。

而且一码是一码,就不麻烦大理寺参与了。

大理寺只管那些大事儿就成。那铁矿都给你们,咱们分着办案。

新任知县还解释道:

毕竟老百姓已经告到他这里来了。

百姓们也连听好几日了,不给结果,那心里多刺挠啊?哪有那么办事的。

反正梁贼人他们都是一死,诛九族还是什么的,随便。先将这个事情了解。要不然他的威信何在。

“升堂!”

惊堂木那么一拍。

在第四天傍晚,京城派来的将军不得不旁听,惹得这位都频频看向罗峻熙。

为啥呢。

因为罗峻熙嘴皮子实在是太溜了。

一改之前废话多的表现,直接直奔要害,哒哒哒只几句话就说完了。

完啦?

完了。

然后口头禅还是那句“综上所述……”

最后,罗峻熙一拱手,还调动外面百姓们的情绪,也对外面的人一拱手,再转回身时,一副“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的模样,大人,天理昭昭,您判吧。

罗峻熙朗声请求知县大人做主的声音一落,外面的百姓也激动的跟着一起跪下,青天大老爷,您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