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第2/4页)

对不住啊,兰草。

汪氏一叹。

且在心里自言自语道:

不过,没事儿。多亏着自己生了几个好儿子。

等她见到自家孩子们就好了。

她虽然不会叮嘱孩子们去恨谁,那样没劲儿,何苦来让孩子们记着仇日子会过的不舒坦,往后没娘了本就心里沉。但是她可以叮嘱孩子们对他们姑好啊,想必兰草那个做姑姑的,不仅往后会实诚的对她孩子们好,兰草这种性子的亲人也值得她的孩子们孝敬和真心对待。

就这么办。

要说,提起该真心对待的,还有朱家老爷子。

汪氏大致扫了一眼,老爷子没来。

汪氏认为,别看老爷子从没对她另眼相看过,甚至相反,她知道老爷子对自己也有很深的意见。

但是她仍然觉得那位老人,才是朱家最值得尊重的。

打年轻那阵,从她们这个几位孙媳妇怀孕,老爷子就会细心多准备点儿细粮,以防哪个孙媳没奶,给孩子们熬米油喝。哪个有娃了,就让哪个歇着。

她亲婆婆在那些年,经常拿她们几个儿媳当长工使唤,好似家里的活,只有儿媳干了才叫不吃亏,儿媳要是不干,亲儿子会受累,那样婆母心里会不得劲儿。尤其她这种进门最早的,受的磋磨最多。

是家里老爷子心里敞亮,总会说,娶进门没有外人。谁干活都一样。

反正种种小事情吧,汪氏现在想来,看来尊老爱幼真不是因为谁老才敬重着。她就不敬重她亲爹娘,也不敬重她婆婆,这仨人甭管咋变化她也尊敬不起来,处事不行。

而想必老爷子今日没来,是留在家里拘着她的几个孩子呢吧,不想让孩子们看到亲爹娘的难堪。

汪氏终于看向了人群里的朱兴德。

“德子,说句实在的,我在来时路上还没想过和你坦白,但眼下看到你,我就不想再含糊下去了。

我之所以被你大哥撵回娘家还没有主动回来,是因为我这人,品性不咋滴,前些日子听说你家生老二又是个小丫头,给我乐的呀。我捡笑来着。

那时寻思,多好,老天爷才是公平的,不能天底下啥好事儿都可着你这房头来,至少生儿子这方面,你就是不如我和你大哥。

后来这事儿被你大哥知道了,他骂我丧良心,让我回娘家醒脑子去,而我也不是不敢和你大哥对着干,他让我回去就回去啊?我压根儿谁都不怕,我只是怕丢酿酒的活计而已,这才老实听他的话回娘家。”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

朱兴德本来站在河坝边上,正询问着老谢家人是咋打到一起去的,两家地头离的最近,看没看见胡家人动手,打他大嫂哪里了。

甭跟他说老胡家人没动手,那是不可能的。

有些伤,不是表面上,谁看起来凄惨谁就是伤的重。

那点儿小伎俩在他这里还不够看。

胡小缨想给自己弄的凄惨无比,哭哭啼啼装弱势,不代表是真惨。还很有可能是自找的呢。

而他大嫂眼下是站不住也要身板挺直,还将头发给梳好了,脸上抓挠的血迹擦个干净,那也不代表就是他大嫂没吃亏。还很有可能吃的是哑巴亏呢。

结果冷不丁听到汪氏喊他,朱兴德再一细听内容,懵了,这咋还实话实说上了呢。

真的,这是朱兴德的第一反应:大嫂不对劲儿。

村里的妇人,离开爷们总是会上演寻死觅活,大嫂不会是打算要寻死吧?

不,是城里的也爱耍那一套。

有些爷们还不是故意甩了媳妇呢,是不小心死在了前头,就这,还有许多妇人受不住、想不开,一根绳跟着吊死。

那叫一个死心眼。

为此,他几次出远门前,都会提前嘱咐过小稻,“我要是在外面突然有个三长两短的,你可千万别学那些虎娘们随我去。握好钱、养好闺女,比啥不强,别干那没意义的事儿。再说随着去也晚了,时辰上不对,阴间咱俩容易走岔道。你说到时咱俩人没了,钱没花完,闺女还成了没爹没娘的小可怜,呕不呕得慌?能给我气的棺材压不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