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三章合一(第4/7页)

何熙坦言“那比较像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是情绪的发泄,不是心里的认同,但今天,不一样了,孟同志,恭喜你,加油吧。”

何熙说那句话,孟爱华本来还有点不解,但听着就明白了,想了想点点头“是,我得加油,为了宽敞明亮的车间,为了安全的数控设备,加油干!”

第二天开始,何熙带着人就将整个齿轮厂走遍了,何熙有的地方看的走马观花,有的地方看的异常精细,还直接找技术科的技术员或者一线工人聊一聊,有时候觉得不够,甚至要找好几个人聊。

但即便这样,大家都非常配合,见了她还笑嘻嘻的。

何熙原以为,这是齿轮厂的人都热情,她还夸呢“我问什么都特别耐心,真不错。”

胡勇直接跟她说“那是因为服气啊。你不知道吧,布莱克那辆车就是悬臂梁装配的时候,少了一颗螺栓,他们开回去用机器测试,发现悬臂梁真的有隐裂。现在东汽和我们厂都知道了,你何熙第一天来,就救了布莱克一命!”

这就有点夸张了。

何熙就说“他们发现有抖动,肯定回去会检查的,就算一时查不出来也会换车的。”

胡勇就笑了“你就不懂了。布莱克不积口德,天天嫌弃这个,损那个。又把他们的技术吹的牛的上天了,结果他们的进口车才开了几个月就出了这么大问题,还是自己的装配错误,最重要的是,他自己都查不出来,让你一个夏国人一眼看出来了,大家肯定要高兴啊。”

“你别觉得这样没意思,人不就是活一口气吗?我们的确跟他合资,但又不是父母祖国都卖给他了,他天天这样,谁不生气,我们也不是不知道差距,就是高兴高兴!”

何熙一想也是,就不吭声了。

齿轮厂这边设备多,产品杂,人员也多,何熙是足足看了四天,才逛完了整个厂子,随后就扎在了技术科,和齿轮厂的技术员,加上自己带来的两名技术员一起商讨设备如何更换的问题。

她其实心里已经有了整套的方案,但毕竟她不是最了解这个厂子的人,也不是最了解这个时代的人,所以需要跟大家再磨合切磋,而且,齿轮厂自己的意见也很重要。

胡勇几乎是每天都到技术科来几趟,不一定待多久,但是早中晚一趟不缺,甚至有空就转转,倒不是他闲——即便齿轮厂被托卡集团这么嫌弃,但其实作为全国最强的齿轮厂,它的生产任务也是很紧迫的。

胡勇来一是为了显示重视,二是为了有问题立刻解决。

这天恰好到了中秋,胡勇中午就过来跟何熙说“你们下午别干了,转转去玩玩去,都中秋了,不能天天在这里混着。”

何熙这会儿正忙着变速箱壳体生产线的设备构成呢,听了后摇摇头“算了吧,还是正常上下班正忙着呢,胡厂长,我看了你对壳体生产线这边的要求,就是想把六台铣床和两台钻床都换成数控的是吧?”

一听这个,胡勇立刻过来了,点头说“是这样。目前我们这里全部是普通机床,都是由工人手工操纵,一来生产效率低,30个不同部位,这么多面,实在是耗时太长。二来是精度不够,不同人的加工水平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我们出产的壳体虽然能合格,但是偏差率太大,比之人家的先进水平,差远了。”

“所以想要将重要设备都换成自动的。”

何熙接着说“可是数控铣床虽然进步了,但远不如加工中心更好用。有了加工中心,很多活就不用工人凭经验来了,偏差率会小不少,产量也会提高。”

加工中心其实就是带了自动换刀功能,且有刀库的数控铣床。一台铣床就那么贵,何况是加了这样的高级功能和这么多的刀具。价格不菲。

所以,何熙一提出来,胡勇就苦笑了“我哪里不知道加工中心比数控铣床要好的多。可这就是一个车间,要是换的话,加工中心就要六台,我们这么多车间呢。这个换法,你就算有那三十万台发动机销售量,也顶不住啊。你要做整车的,我得给你留下余量,这些困难,我们工人能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