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2/3页)

自从第三部作品被书商拒绝之后,黑克·塔伯特从此心灰意冷,不再创作推理小说了。推理小说史上一个传奇的人 物从此销声匿迹……

哥特式的小说,讲求超自然的力量,以及各种恐怖的鬼怪传说,什么吸血鬼、恐惧魔王、撒旦、中世纪黑暗恐怖的城堡等等。而这些都和传统的推理小说相去甚远。喜爱哥特小说的黑克·塔伯特,是否仅仅是在创作哥特小说的时候突发奇想,给出合理的解释,从而早就是一篇所谓的“推理小说” 呢?在读前几章时,读者眼前晃动的,依然是各种离奇的看似不可能发生的现象,而丝毫没有推理小说的意味。

黑克·塔伯特确实在有意创作一篇推理小说,他很清楚 他写的是推理小说,而不是别的什么文体。他的作品中虽然充满了不可能犯罪的事件,但是事件的发生都有原因和解释,并且彼此具有有机的串连。再读着读着,并回头想想,才发现这不仅仅是推理小说这么简单(相对于那时候只写过一部推理小说还并不成功的黑克·塔伯特来说),而是非常正统的推理小说。暴风雪山庄隔离环境下的聚会杀人,出现的人物包括木材商、寡妇以及她惟利是图的新丈夫、英俊潇洒见多识广的赌鬼、人类学教授、捷克的难民、爱恶作剧的姑娘及其老实的男朋友、纯洁美丽的女继承人、疑神疑鬼的导游。这简直就是本格迷们最喜欢的推理小说的构成形式。而接下来的发展则像克里斯蒂的小说一样,每个人都值得怀疑,而每个人的身份、人物之间的关系都有或明或暗的问题,并不断 掲露着底层每个人的秘密,涉及到从前的事情,以及所有人潜在的动机和恶意……

这是一部极其罕见的精彩解谜作品,黑克·塔伯特的目的就在于此。他着力创作的,就是这种作品,而不是别的什么哥特作品、鬼怪小说。而从他缜密的思考、故事的架构、人物关系的铺垫、设计,以及文章中折射出的某些想法,都能够清晰地看到他的野心。他也许会这么想:看,虽然我是外行, 我只写过一部推理小说,而且并不很成功。但是我相信,我现在写出的这部推理小说,将是最正统的,没有人可以超越。这样也可以理解他第三部作品被拒后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而心灰意冷,从此拒绝创作的原因了。说起来,真的是很可惜。


推理小说,哥特小说

何谓哥特小说?其实哥特小说与推理小说两者并非对等的关系。准确来说,推理小说与超自然的奇幻小说同样起源于19世纪早期的哥特小说。哥特小说的特点在于大量使用恐怖元素,plot设计占一定分量,但最终的超自然部分依然无法解决。随着哥特小说的发展,对于超自然部分的处理渐渐分为两个分支。Horace Wapole等作家依然忽视对于超自然谜团的解释,而此分支渐渐发展为恐怖及超自然小说;而另一部分作家例如Ann Radcliffe则以合理的自然原因来解释超自然的现象,在这部分作家的影响下,推理小说的雏形渐渐形成。

随着推理小说的发展,带有哥特气氛的推理小说,往往与超自然现象以及不可解释的现象结合起来,形成不可能犯罪小说的流派。密室杀人、足迹消失与当地的(或者该住宅)的恐怖传说相结合,达到一种心理恐慌以及奇幻、矛盾而不可能理解的效果。追求超自然以及不可理解的现象与最终合理甚至精妙的解释之间的巨大落差,则是不可能犯罪作品这么多年来广为推理迷们所喜爱的最大原因。

《地狱之缘》是一个不可能犯罪大观园。安东尼·布彻评价这部作品是“不可能紧接着不可能”。但是这部作品并非简单地充斥着不可能犯罪。在事情发展下,开始出现了小的不可能犯罪,但是不久被合理地解释。紧接着又出现了较大的不可能犯罪,无法被解释。随着人物之间交互关系的展开,动机、疑点以及相互之间的怀疑开始使案件的凶手可能性出现多元化的走向。同时,不可能犯罪又在积聚,有的可以以某种方式解释,而有的却是真的不可能被解答,而主线是亡灵的回归和复仇。随着不可能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以及人物对于过去亡灵所应该存在的各种动机和罪恶,使书中人物(其实更加是读者)越来越相信这个来自地狱边缘的魔鬼的存在。甚至连多年潜心研究人类学的教授都不禁感叹而对自己产生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