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第8/8页)

数战之后,摄政王地盘不缩反扩,兵马激增至二十五万。

次年,朝廷第二次派兵,一样的结果。不,更糟糕,因为百姓已经开始逃了,逃进摄政王的地盘中。

一天早上,有大臣上了《请退位折》。上折的大臣在臭骂中被拖了下去,可他一路上高喊着:“陛下!这是为了陛下性命着想啊!陛下!”

匆匆下朝之后,太后抱着吕缙,呜咽不止。

“母后……我退位吧……”

“我儿……”

“胡大人说得对,这是为了我母子性命着想,其他人便是到了破城的那一刻降都无妨,我母子若是再迟,怕是就要死于乱兵之手了。”

永安六年,少帝退位,武帝登基,次年改年号,武安。

武帝在位三十年,国威赫赫,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在民间,顾辞久顾将军不过是一个跟在武帝身后的执戟猛将而已,唯一可说的,就是他有神奇的直觉,抓奸细一抓一个准。

顾辞久:“呔!看锅!”

所以民间甚至将他误传为了一位虬髯大汉。

段少泊倒是有为名相,厨子名相……小神农的名号流传后世。不过人家神农是尝百草,他是尝百菜。他辨出的可食用植物有四百三十五种,都记录在他的《百菜》一书中,可谓吃货楷模。

段少泊:“这下能算是厨子里的学霸了吧?”

连武帝自己都认为他是一代了不得的明君,认为自己智计百出,神机妙算。

郝汶:“屁!他完全是被养成傻子了!”

事情全部按照他想的那样发展,因为有两个大神已经事先按照他想的路线,挖好了沟渠。

其实不只是郝汶看出来了,也有些文武看出来了,但他们要么识趣的不说话,要么在意图忠言进谏之前,就永远也说不了话了——他师父那锅就砸死了不少这样的。

武帝一开始还会认认真真的动动脑子,但人是有惰性的。当武帝发现自己不动脑子也能得到一个极好的结果,甚至比他动脑子想的更好时,他忍不住开始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

本来就有“飘”这个毛病的人,那就更飘了。他师父和师娘就干脆把他放得更高,他根本不知道,他所认为的人生最光辉灿烂的三十年,其实就是当风筝的三十年。

“师父、师叔,咱们是不是也要走了啊?”

段少泊道:“还得等几年,现在的小皇帝还有点稚嫩,等一切上了正轨再说吧。”

郝汶摇摇头,他以为在这边都过了一辈子了,谁知道自己还是不够稳:“对!这也是我的疏忽了,不能眼看着后头洪水滔天就不管了。”

五年后,参知政事段少泊,威远侯顾辞久,忠勇侯郝汶,相继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