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七章 一战克定草原(第2/3页)

他发现这个山坡左面的一个小山谷,一队队的晋军正将他们俘获的牧民驱赶至此,总数已经达到十二万。其中有三万青壮,九万妇孺老幼。

山坡的右面,则是一群把头递得精光的人,在往山坡方向拜服。

还有许多身体壮硕的蒙兀人,以及那为数众多的十户,百户,甚至是千户那颜,都被拘押在山坡脚下,全都被牢牢的困在了一根根木柱上。

商弘暗暗奇怪,不解李轩意欲何为?

李轩询问已经升任副将的张岳:“所有的汉奴都甄别出来没有?”

“在那边呢!”

张岳往山坡的右面指了指头:“挺容易甄别的,蒙兀人为防他们潜逃,在他们的脸上刺了字。不过土木堡之变时被俘虏的晋人,这里剩下不多了。

原本鞑靼左翼七万户分到了四万青壮,现在只有一万多,其余要么累死,要么饿死,要么就被打死。还有一些是他们这些年陆续抢来的,总共两万出头。”

他说到这里微微一叹:“他们问我汾阳郡王在哪?我说你在这,然后他们就都一齐往这边拜。我劝他们,他们都不肯听,说是要叩谢汾阳郡王的活命之恩。还问我们要刀枪,想要随我们北伐。我没同意,这些人的身体底子,大多都垮掉了。”

商弘不由一阵沉寂,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大晋朝永远的伤疤。

汾阳郡王的北伐虽然冒失冲动,却着实给了这些汉奴一条活路。

大晋的军户们为朝廷舍生忘死,可大晋朝廷委实是对不住这些出身于军户的勇士。

这也正是商弘最感到忧心的地方,要说这天下有什么还能让数百万卫所军舍身报效的人,那就只可能是他们眼前的汾阳郡王了。

商弘曾走访北直隶与蓟州卫所,深知李轩在卫所军的声望,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在那些军户眼中,汾阳郡王如同他们的再生父母。

李轩则面无表情的微一颔首:“那就开始吧,通译官何在?”

他看似没什么反应,可眼中却波澜起伏。

李轩的心绪,显然不像是他表面那样平静。

商弘听到这里,不禁吃了一惊:“汾阳郡王这是要杀俘?殿下不可,请暂息雷霆之怒!杀俘不祥,朝野得闻必将舆情鼎沸,请殿下三思啊!”

李轩则白了他一眼,他想冤有头债有主,自己用得着对这些牧民生气?

所有的汉奴,全都掌握在蒙兀的贵人手中,这笔血债,也只能记在这些蒙兀贵人身上。

至于这些牧民,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牧奴才对,他们就如同中原的佃户,处境甚至更加恶劣。

蒙兀人的体制,是以十户,百户控制基层。这些十户那颜与百户那颜们,麾下都各自供养着一些拿弓刀的勇士,其余就都是奴仆之属。

被鞑靼左翼七万户丢在这里的,大多都是此类。

李轩都懒得再与商弘说话,直接让通译官去办事。

那位鸿胪寺选在李轩身边的通译官当即策骑往前,冷眼扫望着前方的蒙兀人。

他声音洪朗,用娴熟的蒙兀语说道:“所有的玛拉勤(牧民),所有的阿杜亲(牧马人),长生天下的子民们,你们全都给我听好了!

你们应该都知道你们的处境,按照你们草原人的规矩,今日这里所有高过车轮的男子都该当砍头处死,或者把你们当成牛马一样驱策,让你们像那些汉奴一样累死饿死,用你们的命来偿还你们在中原造下的血债!”

当通译官说到这里的时候,那些牧民顿时都一阵骚动。

可随着附近看守的晋军将士纷纷拔刀威慑,这个山谷才逐渐恢复寂静。

那通译官等到周围的杂音平息了下来,才又再次开口:“不过我大晋的汾阳郡王,长生天下最强大的勇士,最英明的统帅,他认为长生天有好生之德,他愿意给你们一个机会,改变命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