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6章 我要吞掉华晶(第3/4页)

长者表明必须加快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半导体产业搞上去!

阁老称半导体产业是关系到国家命脉的战略性产业,要不惜代价把半导体产业发展上去!

甚至长者还极为有远见的在著作《论华夏信息产业发展》一书中预见了,在2020年国际上,微电子水平要发展到14纳米。

于是,国内便发动了“五三一战略”,“908工程”,“909工程”这三大工程。

“五三一战略”指的普及5微米技术、研发3微米技术,“攻关1微米技术”,并在全国多点开花建设集成电路制造基地。

而“908工程”是指国家发展微电子产业90年代第八个五年计划。

目标是让华夏的芯片,能够追赶上世界一流芯片制造厂,在八五时期,能够让芯片制造技术达到一微米,而这个计划的具体实施者便是金匮华晶芯片厂。

金匮华晶芯片厂是第一家与国外企业合作,从国外引进集成电路技术的华夏企业。

在引进技术后,华晶在短短起几年时间,厂里的芯片产量达到3000万块,华晶也一跃成为当时我国产能最大、工序最全、首家具有现代工业大生产特点的集成电路生产厂。

所以在国家提出五三一战略之后,华晶作为华夏最大的芯片厂,立刻将掌握的五微米技术,扩散到了全国。

华晶除了免费赠送技术资料,甚至还派员到其他企业技术支援。

该厂时任总经理王洪金为此专门发话:“到华晶厂学习,除了吃饭要钱,住宿不要钱!”

于是,华晶也被誉为了华夏芯片行业的“黄埔军校”。

所以,在上面打算执行908工程的时候,华晶成为了当仁不让的具体执行者。

908工程被寄予很大的期望,资料显示,908工程计划投资20亿元,这在90年,不可谓不是天大般的手笔。

可哪知道,华晶的908工程光是经费审批就花了足足2年时间,加上建厂的2年时间,工程从开始立项到真正投产历时7年之久。

待1997年建成投产时,华晶的技术水平已大大落后于国际主流技术达4-5代。

当时华晶虽然好不容易达成了,之前目标设定的一微米制造技术,但那时候国际上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已经到了0.18微米,也就是180纳米。

正是因为技术落后,华晶最新1微米的芯片的月产仅800片左右,投产当年就亏损2.4亿元。

908工程,彻底宣告夭折。

可以说,908工程的实施,不但没有让华夏追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反而从原来的两三代,扩大到了四五代。

于是,上面痛定思痛,在1995年开展了909工程,总投资100亿元,从0.5微米开始做起,这一项目的主要承担者,则是华虹公司。

华虹通过跟东倭电气的合资,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建设完成,并且实现了投产既盈利,并且在2005年,成为了世界第七大芯片制造厂。

而即便在后世,华虹也是仅次于中芯国际的华夏第二大芯片制造厂,也是华夏在十大芯片制造厂中,唯二的企业。

说真的,方辰其实更愿意打华虹的主意,但华虹还在娘胎中,并且这辈子有没有出现的机会都不一定。

所以,没办法,他只有打起华晶这个华夏第一大芯片厂的主意。

而且,他相信虽然现在还没有到1997年,华晶也没有真的全面失败,并且败的那么凄惨,但是像朱院长这样的有识之士,应该已经看到华晶未来的结局。

毕竟现在华晶才刚刚建设新厂,这要是等厂建好,恐怕黄花菜都要凉了。

并且,通过刚才朱院长的表情,他觉得他把华晶给吞下,多多少少还是有戏的。

沉默了数息,朱院长眉头微蹙,有些无可奈何地说道:“我发现你这胃口真是越来越大了,这华晶新厂还没有真正建好,你都已经开始准备把他给吃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