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4章 只争朝夕(第2/4页)

朱院长看了一下方辰给的文件,过了一会,抬起头来,颇为无奈的看着方辰道:“你这可真是狮子大开口了。”

方辰给他的这些文件上,足足写了二十多家半导体企业,其中从设计到测试,简直无所不包。

“这才哪到哪,如果不是知道您不愿意,燕京仪器厂、潭州半导体工艺设备研究所、建中机器厂、西北机器厂、申城光机厂、长安交大、水木、震旦、胡建光学设备厂我都想收购过来。”方辰大手一挥,浑不在意地说道。

他说的这些光学设备厂,机器厂,基本上都是华夏最顶点的光学仪器,芯片设备制造厂。

他之前所提到的光刻机、四管扩散炉、中束流离子注入机,包括反应离子蚀刻机等等在内的,华夏能研制的十四种主要芯片设备,就是由这些企业和研究所生产的。

“你到是真敢想,我要是把这些都给你了,那还能发展其他芯片企业吗?”朱院长瞪了方辰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您看您说的,这有什么不能,是我的,那自然也是国家的,是全体华夏人的,我可没说,他们只为我一家企业服务,如果其他华夏芯片企业有需要的话,都是可以商量的。再者说了,您看我也没少投资一些供应商企业,可又有什么时候,因为我是股东之一,是最大的客户,强制性要求他们不得接其他企业订单了!”方辰一脸报天屈地说道。

朱院长扯了扯嘴角,丝毫没有对方辰表演回应的意思。

不过,他不得不承认,方辰这一点做的的确是太好了,虽有垄断之力,但却从未干过垄断之事。

然而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越来越支持方辰,也越来越有底气支持方辰。

毕竟要是方辰是个背后里,蝇营狗苟,见利忘义之人,且不说他看不看得上,就算是看上了,他又怎么可能在会议上,理直气壮的对方辰表示支持?

“再者说了,国内的半导体企业啥情况,您又不是不知道,八十年代有六百多家企业,结果合在一起,一年的生产量都没有,东倭一家大型半导体企业一个月的生产量多。”

“这十年过去了,倒下来了一半,还剩下三百家,其中研究所十四个,职工十二万人,真正的科研技术人员1.6万人,听起来似乎还可以吧,像是一回事,企业和人也不少。”

“但实际上呢,都是芝麻大的小企业,三百家半导体企业加起来,固定资产才四十亿,您说这点规模,够干什么,还不如被我收购算了。”方辰满脸的不屑地说道。

也就是,朱院长还把这点家底当宝贝,他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简直就想笑。

就这点钱,这点人,还分散到三百多家企业中,平均下来,每家企业的固定资产才一千多万,职工人数四百来人,科研技术人员几十个。

并且这还是把像华晶厂这样的,职工人数三千多人的国内半导体龙头企业给算进去了。

如果将这类还算是不错的企业给摘出去,那这些半导体企业才可怜呢,平均才一二百人,活脱脱的乡镇企业规模。

说不定还没有那些五金厂,砖头厂的职工人数多呢。

就这些小麻雀,他如果不想办法将其整合起来,那真就没什么意思了。

朱院长罕见的老脸一红,有些神情不太自然地说道:“这不是国家太穷了吗,所以只能追求以最少的投入,来换取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和科研生产体系。”

“而且你想要收购这些企业,到也没有什么不行的,我让电子工业部继续研究一下,尽快给出个章程来。”

说到这,朱院长话音一顿,对着方辰认真说道:“我这一关好过,可是想要把这么多,天南海北的企业给拢在一起,形成有效管理,发挥出合力来,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