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第①⑨个故事!(第2/3页)

“臣听越国来使的意思,好像越王和臣子范蠡,自愿前往吴国为奴三年,以为先王赎罪。”

苏清之玩味的挑眉。“伯嚭啊伯嚭,寡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你了?怎么越国使者,哦,是叫文种吧。这位文种据说和范蠡一样,是越王勾践的左膀右臂,越王勾践曾笑说,他有文种、范蠡二人,足以踏平吴国每一寸土地。如今反过头来,寡人的吴国倒是有机会踏平越国的每一寸土地”

“对了,武卿,寡人记得你曾经和寡人说过一个故事。”

伍子胥出列,点头应是。

“回禀大王,臣记得臣给大王说过,有过氏杀了斟灌氏又征伐斟寻氏,灭掉夏后帝相的后续故事。”

伍子胥声音很冷,隐隐透着不高兴,不过可不是对苏清之这位年轻的大王,而是对伯嚭的。

越国来求和的使者文种,来到越国的第一时间不是请求拜会苏清之这位吴国大王,而是悄然以美人、珠宝贿赂已经就任太宰一职的伯嚭,拜托伯嚭劝吴王夫差(苏清之)准许越国附属于吴。

哦,归附的条件就是越王勾践自愿与范蠡一道儿来吴国为奴三载。

伍子胥知道这个事情后,就十分的不高兴,还给苏清之说了个故事。就是上面提到的故事。

有过氏杀斟灌氏又征伐斟寻氏,灭掉夏后帝相。

意思是说,从前有个部落叫有过氏,灭掉斟灌氏后,又跑去征讨斟寻氏,干掉夏后帝相。夏后帝相,指的是夏王朝第五代君主名叫姒相,是夏王姒仲康之子,史称夏帝相。

当时帝相的妻子后缗怀着身孕,就逃到了有仍国生下了儿子少康。

少康长大后,当了有仍国的牧正之官。

有过氏发觉之后,就想杀死少康以绝后患。

不过事情败露,少康逃跑,逃到了有虞国。

有虞氏怀念夏之恩德,于是就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并封给他纶邑。当时少康只有方圆十里的土地,只有五百部下。但以后少康收聚夏之遗民,整顿官职制度。

就这样发展下来,少康有能力后,就派人打入有过氏内部,终于消灭了有过氏,恢复了夏禹的业绩,祭祀时以夏祖配享天帝,夏代过去的全部故物都收复如初。

在伍子胥看来,现在的吴国,的的确确不如当年的有过氏强大,而越王勾践的实力,却要比当初的少康强大。如果不借着越国战败的机会,好好消灭越国力量。反而因为越国的乖觉,以及主动诚服的原因宽恕越国,完完全全是为未来埋下隐晦。

“越王勾践此人极善隐忍,说不得自愿入吴国为奴三载,是为打探吴国情况。”

“武卿所言有理,寡人就是这么想的。”

苏清之肯定了伍子胥的说法,并且‘勉励’伯嚭几句,让他记得将文种送给他的美人儿、金银珠宝交公。

伯嚭苦涩万分,却心有庆幸。幸好苏清之没有‘迁怒’免掉他的官职,只是让他将收的贿赂上缴。不然,岂不是努力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多谢大王谅解。”伯嚭拜服。“臣以后会谨记教训,不敢再私下接待越国使者。”

苏清之见好就收,没有再为难伯嚭。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否决越国打得,以退为进,归附吴国好借此逃脱灭国的好主意。

说白了,目前吴国占据绝佳的优势,不趁机真正意义上的吞并越国,反而像历史上的吴王夫差一样,收下西施,认同越王勾践跑来吴国为奴三年,已经不是傻,而是根本没有脑子。

苏清之自认自己帅帅气气,却并非没有脑袋。所以坚决否掉越国为了避免灭国,主动归附吴国的请求。

“继续打。寡人倒要好好瞧瞧,这越王勾践还有多少花招儿,没有使出来。”

这下子,满朝官员除了伍子胥、孙武等武将高兴外,其他人都目瞪口呆。感觉苏清之的举动,标准算是痛打落水狗。好歹是一国之君王,这么计较,真的显得很小家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