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梦魇(二更合一)

一入腊月,各州府下的官员们早早筹措好的各类孝敬便都延绵不断的送往了顺天府。

有明面上的税银、盐粮。

更有些台面下的东西,送往了各位权贵私宅。

舒梁将面前盒子打开,里面整整齐齐叠着一沓银票,他淡淡瞥了一眼,不置可否。

堂下站立的少监廖逸心是个机灵的,连忙细声细语笑着说:“宁夏今年冷的早,粮食收成没往年好了,鞑靼人没饭吃屡屡犯境。给主子爷的孝敬钱确实比去年少了些,无论如何还请秉笔您体谅,在太子面前解释一二。”

“你也知道今年年岁不好,各地的岁贡都少了。”舒梁端起茶碗在掌心捂着,“主子好不容易成了太子,不说别的,光天寿山筹谋前后就花费近百万。还有发给宣州军、主子爷亲兵、跟着主子爷的锦衣卫、羽林卫大员们……前后近三万户的军饷,朝廷官员上下打点的银子……别以为咱们跟着主子熬出了头,就松口气儿了。这江山要稳固,花钱的地方多的是。咱家看金吾是在宁夏镇舒坦日子过够了,拿这么点钱来敷衍咱家。宁夏卫监军不想做大可回来,咱家另外差人去。”

廖逸心笑着听舒梁数落,更是恭恭敬敬的躬身,一点不敢反驳,等舒梁终于说完了话,他这才从袖子里掏出一个不起眼的竹筒,递上去。

“金公公在宁夏是真真儿操碎了心的,不敢怠慢主子爷大计。不止公公也知道秉笔您日夜操劳,辛苦万分,让小的务必把这点儿心意带到。”

舒梁用苍白的手指捏住那竹筒,旋开来,从里面抽出的银票数量与锦盒内要上贡给太子的相比也不算少。

“除了本身军户税粮收缴外,和关外鞑靼人的生意也没停过。鞑靼人缺什么,咱们卖什么,粮食、盐……还有武器。最近有个大单子,鞑靼需求十万长弓箭羽。安排了各地军户加班加点赶工呢……这呀,最后都是孝敬太子殿下和秉笔您的……”他声音压低了讨好道。

“宁夏卫是大端边陲重地。商机自然也是不少。”他缓缓将银票推回竹筒,收在自己袖子里,淡淡说,“小金子还是费心了。”

“金爷请干爹您一定放心,宁夏差事他一定好好办。决不让太子大业吃紧。”

“说起来,渊庶人在宁夏镇安排的怎么样?”

“安排在宁夏卫附近马场里,跟那些个老弱病残的军户住一出呢。”廖逸心回答。

“还活着?”

“还活着。”

舒梁点了点头:“虽然褫夺封号,毕竟还是宗亲血脉。让金吾好好照顾,别怠慢了。”

廖逸心何等聪敏,一听这话连忙作揖:“您放心,小的立即快马加鞭把您的口信儿送回宁夏。”

*

廖逸心事毕,从舒梁屋子里退出来,走到轿厅门口,就见如今新任北镇抚司左镇抚史、御前红人沈逐正站在廊下。

“廖少监。”沈逐抱拳。

廖逸心连忙回礼:“沈大人客气了,不知道沈大人这是……”

“哦,有事来秉笔府上公干。”沈逐道,“廖少监差事办完了?还在京中留几日?”

“还需在探望几位贵人,三日后便准备往宁夏赶了。”廖逸心笑道,“指望能在腊月十五前回去呢。”

“如此有一事烦劳少监了。”

“大人请将。”

沈逐从怀里掏出一个系着平安结的金铃铛:“少监应知道我与如今被圈禁宁夏的渊庶人本是结义兄弟。如今他父兄跟随废太子叛逆,我自然要与他划清界限……这结义时他送我的金铃铛却无处安放。还请少监带回宁夏,找人把这铃铛送给他。就说沈逐与他割袍断义,请他收还铃铛,了却我这段心事。还请他感召陛下与太子慈悲,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为其父兄罪行忏悔。”

廖逸心多少有些疑心,此时倒不好表露,笑着接过来,放在袖子里,道:“您放心,我一定把铃铛和口信都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