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1章 处置之杀汉奸(第2/3页)

皇族之人,自有皇族之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昔日的荣华富贵和锦衣玉食,也算是对得起他们,他们付出代价。

他们以他们的生命,保障了八旗广大中低层人氏的安全,他们得到了殿下的赦免,将被流放东南亚。

死囚中有一些是汉奸,他们曾是后金朝中的幸运儿,是汉官,清人脑袋比李自成聪明一些,对汉官倚重,所以他们成为后金朝中的新贵。

最著名的是洪承畴!

该位大汉奸原是大明督师,在关外与清军打仗,战败投降,在清兵入关时,洪承畴从睿亲王多耳滚率军10万大举南下攻明,十一日至辽河,得知大顺军已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遂用洪

承畴之谋,“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直趋北京。

清兵入京后,顺治帝对洪承畴十分器重,以洪承畴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

还有孙之獬,是明天启年间进士,清兵入关后,孙之獬俯首乞降,自己带头与家人奴仆一起剃头留了辫子,并换上了满装,一心一意在山东等待满清主子的到来!

清廷为收揽人心,接纳并让他当了礼部侍郎。但这并不是让他臭名昭著的原因,“剃发令”的倡议使孙之獬被大家牢牢记住,并被刻在耻辱柱上的最主要原因!

当满清刚进北京时,时因天下未定,允许明朝的降臣上朝时仍穿明朝服饰,只是满、汉大臣各站一班。可是这个孙之獬为独得满清欢心,有心“标异而示亲”。

一日上朝时他变得“焕然一新”,不但剃了发,留了辫,还改穿了满族官吏的服装。当大臣们步入朝堂站班时,他很亲切地走进了满族大臣的行列。满族大臣都自谓高人一等,哪能容忍

属下的汉臣孙之獬与之同班!

七嘴八舌又你推我拉把他逐出班外。孙之獬自讨没趣,悻悻然走回汉班,汉臣恨他过于逢迎求宠,一个紧挨一个毫不松动,不让他入班。徘徊于两班之间的孙之獬进退不得,狼狈万状。

这厮一怒之下干脆上奏清廷,要求辖内所有汉人都要留辩。

是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始作俑者。

再有范文寀,他是范文程的兄弟,也准备上路去陪范文程了。

汉奸徐一范,江苏高淳人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官南京吏部郎中,河南巡按。

顺治元年(1644年)降清,投靠多耳滚,授礼部郎中。

汉奸王鳌永,字克巩,号蘅皋,又号涧溯,山东淄川罗村镇窎桥村人。

天启五年中进士,曾任湖北宜城县令。累官通州巡抚。

李自成陷京师,鳌永被拷索输银后释放。

五月,王鳌永等把多尔衮迎入劫后仅存的武英殿。王鳌永仍任户部侍郎兼工部侍郎。

还有汉奸王正志、李化熙、曹溶、王宏祚等。

……

那些汉奸已无昔日的风光,普遍脸色青白,面无血色——上法场之前,他们被残酷地殴打过,甚至连上法场的机会都没有,被活活地打死。

殿下讨厌汉奸!

因此殿下手下的人放开手脚,对那些汉奸一点不客气,让他们临行前饱尝了一顿肉刑,被打得皮开肉绽且不算,许多人更。

北京菜市口人山人海,大家都来看狗汉奸的下场,载着他们的囚车在街道上行驶时,狗汉奸又吃上了臭鸡蛋、烂菜头的洗礼。

他们面如死灰,这一次彻底地完蛋了,除了被杀,还将永远地被钉入了历史的耻辱碑上!

连清人皇帝都成了逆贼,狗汉奸自然都是“贰臣”,官府甚至连夜赶工,赶制出了贰臣录,给他们看!

他们被押上高台准备受刑,由官吏验明正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