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5页)

和亲?

不过边陲小国罢了,还没有大清一个省的地方大,又是蛮夷之辈,往日康熙从未把他们揉进眼里,与他们和亲,大清的脸面往哪放?莫说郡主,便是县主也不成!否则日后人人效仿,大清还有什么威严?

这南安太妃如今已经自身难保,不想着救一家子性命,还想着把儿子换回来,真是愚蠢!

况且她选的是什么人?

若是她自家女儿孙女也就罢了,此人竟异想天开,妄图用旁人的女儿和亲。

确实,从古至今不乏选臣子之女封为郡主或者公主和亲的情况,便是大清也有先例。但那也要看什么情况,一般不是皇室没有合适的公主,又不得不和亲,就是皇上不舍得自己亲生女儿,故而用大臣或宗室之女替代。

但不管哪种情况,给出去的爵位都是实打实的,便是公主、郡主嫁到异国,每年的俸禄也照常要给。

郡主等同于和硕格格,只有亲王之女才能获封,其中代表的荣誉和利益非同一般,皇帝为着朝廷稳定或是自己女儿的幸福,封也就封了,但南安太妃的女儿又算什么,也值得康熙为了她另封一个郡主爵位?

说到底,在康熙眼里南安太妃的女儿和贾探春都是差不多的,她俩谁嫁都一样。因为讨厌南安郡王,他宁愿嫁的是南安太妃的女儿呢。

还替嫁?脑子不够使,想得倒是美!

胤祚就着这些一句接一句吐槽,充分展示了一个合格嘴替的专业素养,康熙听得心情舒畅,脸色也渐渐好看了。

胤祚这才问:“您打算怎么办,真要和亲吗?”

“绝不可能!”康熙斩钉截铁,“死一个南安郡王,安抚将士的法子多的是,但大清的尊严和体面不能丢,边陲小国罢了,以为俘虏一个废物就能威胁朕了?真是不知所谓!”

胤祚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果然不过几日,康熙就命额尔敦率三万精兵奔赴沿海,同行的还有三十架火炮。

没别的意思,就是叫边陲小国涨涨见识,免得逮到个兔子就觉得自己了不得,可以和海东青掰头了。

消息传来,黛玉松了一口气,连忙叫人给王熙凤传信,王熙凤又转告探春,探春正木愣愣地绣嫁衣,闻言愣了好一会儿,眼泪扑簌簌地落了下来。

“哎哟,怎么还哭上了?”王熙凤笑道,“莫非妹妹不高兴,还想着做郡主娘娘,嫁个一国之主的女婿呢?”

探春脸登时一红,啐了王熙凤一口:“亏我当你是个正经人,这会子拿话挤兑我,我何时说过想当那劳什子郡主了?不过是……”

不过是南安王府势大,南安太妃把主意打到了她头上,她们不得不答应罢了。

但南安王府舍不得小郡主去藩国受苦,探春就愿意不成?她的日子再难,也是锦衣玉食长大的,边陲小国能有什么?便是他们的国主,日子也未必有她好过。

况且若是嫁过去,她是大清人,于他们来说是个异类,又是战败和亲,能得着什么好脸色?到时她远离家人故土,又不是皇亲宗室,能指着谁替自己作主呢?

探春还特意打听过,听说那小国国君已经年逾五十,做她爷爷都绰绰有余,膝下早已儿孙成群,正妻都换了三回,她便是嫁过去也只能做妾。探春是庶出,打小瞧着生母赵姨娘如何伏低做小,深知妾室的日子有多难过,哪里愿意再受这样的委屈?更别说边陲小国蛮荒之辈,听说多有父亲死后,妻妾被其子孙瓜分的,探春打小读四书五经,学伦理道德,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屈辱?

饶是探春向来自强,对自己的本事也颇为自信,但算来算去,仍忍不住为自己一大悲,只怕这一生终究要英年早逝罢了。

万万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转机。

她抹掉眼泪,毫不怜惜地把嫁衣扔到一边,笑道:“嫂子所言当真?不是哄我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