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3页)

商户也觉得颇有道理,心里微微舒坦了些。

“罢了,事已至此,大伙儿不妨拾整拾整同张放远祝贺吧。”

“所言甚是,往后这泗阳商贾,怕是要唯张家是瞻了。”

这场官司打的简单,有盐政坐镇,知县不敢偏私,张放远把人证物证拎了上去,秦中百口辩驳无用,案子也没有延迟的余地。

余明达觉得案件性质甚是恶劣,为了以儆效尤责令重判,关押进大牢,秋后征兵时流放。

事情落幕,城中大小商户对张家颇为忌惮,但也想攀附张家,于是等着张家宴席庆贺,然则一直等着盐政正式宣布了张家获得盐引资格也未曾请客,城中人嘀咕,这张家莫不是得了盐引鸡犬升天便瞧不起城里的商户,不给他人庆贺的机会。

一直到六月初,骄阳似火。

进京赶考的书生返乡,一队红绸骏马从城门驶进,张瑞锦高头大马而来,诸人这才晓得张家出了两榜进士,殿试后已受皇帝授官藏诸府为同知。

而今回乡谢师,明年便要前去上任。

城中家家户户可谓是艳羡红了眼,至此张家便再不是寻常商贾,家中有官,背靠朝廷。

张放远这才大摆流水席以三天三夜来宴客,凡泗阳商贾名士官宦尽数前来祝贺,觥筹交错,热闹非凡,几欲是通宵达旦。

宴尽后,张放远才得空请了亲近之人一桌子舒坦吃了个晚宴。

余明达未曾离开泗阳,可算也等到了这顿宴席。

“藏诸府是富饶之地,虽不如一甲前三能留在京城,分派进翰林,但你名次不低,被派官到富饶州府历练是好事情,以后出息不会比从翰林出来的低。”

骆檐也是高兴,没少吃酒,席间对张瑞锦大肆夸奖了一番。

余明达见着一表人才的新科进士更是喜笑颜开,直道骆檐有眼光,若非是下手早,他都要许配女儿了。

“你年纪小,京中未必适宜现在待着,待他日有了根基再入京不迟。”

余明达拍了拍张瑞锦的手:“来来,再陪我们两个老家伙喝一杯。”

瑞锦提起酒杯,恭敬陪从。

张放远见两位老大人是打心眼儿里喜欢瑞锦,也敬了两杯。

余明达喝上了头,又去拉着张放远的手道:“你教子有方,很好。”

“黄关那起子小人,竟敢背着老夫以盐引之事私下敛财,此事老夫已经上禀,要不着多久便有他别的去处了,届时会把他拿盐引敛的财尽数吐出来。”

张放远颇为意外,这件事情竟然捅到了余明达手上,不知究竟是他本便在暗中调查,还是有人举报。

但不论如何这都是个好消息,张放远又敬了一杯酒:“余大人深明大义!”

余明达朗笑了一声。

一场宴到深时方才散去。

张家这头是宾客不歇,秦家却是为了捞秦中出来四处奔忙也没得空闲。

“大人,看在多年情分上,您不可眼睁睁看着中儿被流放啊!襄水就这么一个哥哥。”

“你还有脸来求我?”

黄关见着秦启苦口婆心的哀求,心中厌烦至极,若不是通知秦家早做准备,他怎么会那么倒霉被盐政逮住。

一起贪便罢了,他一个下头的人比上头的拿的还多,换做是谁也不会忍气吞声。

黄关张嘴骂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枉本官还把希望寄托在你们父子俩身上,竟是还闹出了这样的事情,你还要本官如何出手?本官尚且不知求何人去!”

“这话哪里说啊?”

黄关压着心头的怒火,见秦启尚不知情的模样,倒像是还不知他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一般。

他微眯起眼睛,心思一转,忽而软下了口气:“我知你就这么个儿子,这些年我也一直看着过来的,而今张家势大,怕是没有人再能压的住了。”

秦启见状连忙道:“哪里还有心思与张家斗,但求中儿一个安稳便谢天谢地,还请大人垂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