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第2/3页)

沈昱又说其实驾车也挺好玩,说那头老驴看似稳重,其实是个嘴馋的。这个季节,路边已经不长什么野草了。偶尔能遇到一点,老驴恨不得把草根都掘出来啃了。又说,有个老乡瞧中这头老驴了,以为是一头公驴,想借去和他家的配个种。然而这明明是一头母驴。老乡觉得难以置信,直呼自己看走眼了。

这些事情由着沈昱说来,三分有趣硬是被说成了七分。颜楚音听得直乐。

两人一见面就聊上了,都没想着先找个暖和的地方。颜楚音从室内出来,手本来是暖和的,但吹了这一会儿风,指尖便有些凉了。他忍不住把手放在嘴边,哈了一口暖气。沈昱见状,直接牵过颜楚音的手,发现确实有几分冷,就往自己的怀中带。颜楚音愣愣地看着沈昱,忽然指尖碰到了一个暖和的东西。

不止是暖和,甚至还有一点点烫。

“我专门给你带的烤红薯。”沈昱笑着说。他是今天早上进京城的,到家后洗漱一番先睡了一大觉,睡醒就是下午了。用着从老乡那里学来的方法烤了几个红薯,用油皮纸包了,就来衙门里找颜楚音,一直站在背风处等着他下职。

沈昱外头穿着袄,这衣服本来就臃肿,怀里塞两块红薯,也瞧不大出来。

“你家的马车呢?走吧,去马车上吃。”沈昱说。

两人去找马车的时候,衙门的大门口有几个小吏探头探脑的。其中一人语气坚定地说:“看准了,应该就是沈家的那位解元……没错了……他当年考童生试的时候,贡院那边找我们借调人手,我就在内场里,认得解元那张脸!”

“多谢解元!保佑解元事事顺遂、一生平安。”另一个小吏对着天拜了拜。要不是解元忽然来找了新乐侯,只怕他们今天晚上要陪着小侯爷干一个通宵。

“希望沈解元每日都能准时来等新乐侯下职。”大家笑着说。

小吏们一个个怀揣着美好的愿望,目送两个年轻人走远了。

烤红薯真的很好吃!颜楚音以前哪里吃过这么粗糙的食物啊,红薯的外头是一层焦皮,皮上还沾着灰。但因为是沈昱带来的,他学着沈昱的样子,将红薯从中间掰断,一股香味就冒了出来。颜楚音忙到这时候,本来就有些饿了,这会儿闻到香气,不管不顾地先啃了一大口,激动地说:“好吃!特别好吃!”

沈昱便把自己手里的那块递过去:“今天就带了两块。你要是喜欢吃,我下次多给你烤几块。”

车厢里满是红薯的香气,熏得这个冬天都没那么冷了。

沈昱慢慢说起了自己这些日子的见闻。

他和老大人假装是一对爷孙,老大人只是一个普通的乡绅;他呢,则是一个过了童生试的读书人。在乡野之地,谁多读了几年书,能够识得几个字,都会被大家高看一眼,何况他还是童生!沈昱就遇到过好几家,知道村里有读书人来借住了,捧着鸡蛋和白面上门,求着沈昱帮他们家里的儿孙起一个名字。

沈昱见读书人如此受重视,灵机一动就做趁机做了“宣讲”。

“就是你之前提议的——编写启蒙书,叫县学里的读书人下乡去宣讲,启蒙书不是才刚编好么?等到县学正式下乡宣讲,怎么也要明年春了。我就帮你探了探路。”沈昱说着从袖子里取出一本册子,“这上面记录了我一路的想法。”

宣讲这个事情,编写好启蒙书只是第一步,如何把书中的内容真正灌输到百姓们的脑海中去,真正实现启发明智的目的,这是需要有大智慧的!由着读书人照本宣科肯定不行。就是沈昱这样的人精,在宣讲的时候,都走过一些冤枉路。很多在他看来就像是常识一样的东西,无需多讲就应该人尽皆知的,但总有人是不懂的……沈昱说:“这册子你先看看,要是觉得有用,到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