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十世之仇犹可报!(第3/4页)

此时的马钧,心情极为舒畅,只觉得如鱼得水。

而且,到了这个时候,原本因为严重口吃,而不愿意开口,惜字如金的马钧,直接变成了一个话痨。

现在,马钧有两个爱好。

一个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研究摸索各种各样的新奇器具。

另外一个则是,与人唠嗑。

在不进行钻研的时候,他就喜欢逮着身边的人,不断的与人说话。

以至于,边上的人不少人,看到他就觉得害怕。

最为著名的事情,是一天下午,马钧谈兴大发,身边又没有人,便坐在那里,与大黄狗给说了一下午的话。

然后这只大黄狗,直接就抑郁了两天,才算缓过来劲。

但是,也留下了一些后遗症,那就是看到马钧,就惊恐的跑了。

甚至于,在它趴在那里睡觉正睡得香甜的时候,只要有人在它耳边轻轻的说上一句,马钧来了。

这大黄狗都能立刻醒来,并且夹着尾巴,一溜烟跑得不见踪影……

“皇叔,这些都是,采用了,新……技术,制造出来,非常利于,书写,也利于,印刷。

质量,非常好。

绝对是,大汉,最好的纸。

而且,还便宜。

成本,只有现在,那几种利于,书写的纸的,六分之一。

价格也能,大大的降低。

到时间,许许多多,的人,都能使的起纸张……

文风,将会大兴……”

马钧在这里,与刘成说道,显得很是兴奋。

随后,又带着刘成,来到了另外的一处房屋。

打开房间,立刻就能够闻到一股子纸张的味道,以及油墨的味道。

这房屋之中,也一样是摆放着很多用木头做成的架子。

不过,这些木头架子上面,摆放的,却不再是单纯的纸张,而是已经装订成册的书籍!

刘成伸手抽出一本书观看。

这书本,四寸见宽,六寸见长。

书封是蓝色的,上面有一块白色,中间写着‘公羊传’三个大字。

是用隶书一体写成,字体方平正直、中规中矩,看上去就带着一种美感。

这字体自然具有美感。

因为这字出自刘成的老丈人,蔡邕之手。

更为准确的说,是蔡邕多年前写的。

儒家经典没有范本,引发诸多混乱,灵帝熹平年间的时候,蔡邕等人,上书灵帝,请求正定六经文字,而后将校订的经典,给刻在石碑之上,立在太学之前。

史称熹平石经。

当时的熹平石经,手稿都蔡邕所书写,这些并不曾丢弃。

历史上,蔡邕的藏书,以及之多皇家经典,都被洛阳大火给毁坏了一个七七八八。

但是现在,因为有刘成的存在,这些东西,都被最大程度的给保存下来了。

熹平石经的手稿,也一样是被的保存下来。

刘成没有从玉山离开去打仗的时候,就从自己老丈人那里,将之给讨要了过来。

然后将之交给马钧,让马钧用这个做雕版,然后印刷书籍。

并且,点名首先印刷的经典,就是公羊春秋。

刘成想要为儒家,注入该有的血气之勇,保存住该有的优点。

不能只追求谦谦君子,更不能发展成为后来水太凉,头皮痒。

更不能成为世修降表……

所以,他第一个就让印刷春秋公羊传。

十世之仇犹可报的公羊,最是令刘成为之欣赏。

带着剑,一边以理服人,一边辅佐于物理服人,才是文人士子该有的样子。

当然,春秋公羊传,一些地方,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与另外的注释。

主要将这个大复仇之类的思想,往国家层面去引导,而淡化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大复仇。

除了公羊春秋之外,剩下的儒家经典,也一行会进行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