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2/4页)

桓珩垂下双眸,不敢直视诸萦,但眉眼略微蹙了起来,“禀神女,珩亦曾明小吏以钱币赏之,但收效甚微。

未必是奴隶不尽心,而是卫国所能俘获的奴隶,多为男子,男子粗鄙,难以行纺织这等灵巧之事。”

听到桓珩已将话说到了此处,便知晓自己开设工坊的打算可以言明了。

“何必拘泥于奴隶,女子既灵巧,便以钱币相酬,岂不甚好?”诸萦说及此事,笑容渐盛,“君所图甚大,恐棉布并不拘于卫罢。”

就如同桓珩会因为诸萦不经意间的细枝末节,而猜度出她有要事同他商议一般,诸萦也能从桓珩的行事中揣测出他的打算。

但也正是因为桓珩有此打算,诸萦才好开口。

诸萦已将她的打算说的如此明晰,桓珩亦不会听不懂。她所言的,便如醍醐灌顶一般,使桓珩开拓了新思路。

的确可以如此,而且那些妇人通常为庶民,本也是养蚕缫丝,或是在田野摘取野菜,故而即便开设工坊,请她们去也不必耗费太多钱币。

棉布的纺织本就同寻常的织布相仿,若是悉心学上一番,只要心灵手巧,实则不难。

至于应该如何开设工坊,如何选出可以织棉布的妇人,一应的小节,则需要细细思量。但诸萦已经给了桓珩方向,总不似之前一般,仍旧将此事拘泥于奴隶身上。

桓珩在转瞬间便有了种种思量,他离开席位,起身向诸萦一拜,“珩拜谢神女点拨之恩。”

诸萦笑了笑,疏离而温和,抬手示意桓珩起来。

她抬手的时候,突然想到自己先前命桓尔萤拔擢有才德贤能的女子入宫为女官一事,尚未和桓珩说过。

虽然她如今的地位是神女,远在桓珩之上,但卫国的庶务毕竟是在桓珩手中,倒不如趁此机会,顺口提上一句。

想来以她的身份,还有桓珩一贯的明事理,他是不会有丝毫的异议。

因而诸萦开口道:“吾尚有一事。”

桓珩此事还未回到坐席之上,而位于诸萦正下方,他双手交叠,重新行了一礼,束发的冠冕显露出来,愈发显得他长身玉立,丰神俊朗,周身气质冷峻出众,令人不自觉的将目光落在他身上。

他道:“神女请言。”

诸萦微微一笑,带着属于神灵的悲悯,即便是笑着,目光也疏离淡漠,令人不敢亵渎,“吾命桓尔萤拔擢女官,掌王宫经史典籍,来日若有德行出众者,亦可随侍吾身。”

此事,桓珩早些时辰便听桓尔萤提起过,如今又听诸萦告知,他面色并无一丝异色,而是恭敬的应下。

桓珩行事极快,大抵行军打仗之人皆有些果决的脾性,从诸萦的摘星台中出去后,明明已到了用午食的时辰,他却仍旧命人将几位倚重的臣子,以及管辖钱粮的臣子召进了宫。

一旁的寺人丰,犹犹豫豫的瞧了眼天色,劝其桓珩,“公子,不如先用过午食?”

谁料桓珩已翻看起郢城的舆图,在仔细察看,若是真的兴建工坊,应当建在何处。

听见丰所言,桓珩连头都未曾抬起来,他随口吩咐道,“不必。”

突然,桓珩像是想到了什么,才抬头叮嘱了一句,“命人将桯俨等人午食备好,吾召得急,恐怕他们还未用上午食。”

丰原本有些失望,但听到桓珩后面的话,整个人都兴奋了不少,连忙应道,“是。”

只要为诸位大臣准备了午食,自然也会为桓珩准备,桓珩忙起来的时候会顾不上用午食,但若是众人皆在用午食,他也不会独自一人忙碌不食。

其实,自从桓珩担起卫国的重担之后,他就愈发忙碌,莫说忙得不用朝食夕食,便连夜间也常是通宵达旦,桓珩殿内的油灯甚至彻夜点燃。

尤其是在变法之后,几乎是日日如此。

外人只能看到卫国日渐富庶,民风清明,却不知桓珩废了多少心力,处理政务,笼络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