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第2/4页)

惊吓立刻变成惊喜。

奉旨办差的金明公主和平国公去给长平帝请安时,没能见到长平帝。

长平帝希望他们将所有时间用都在办差上,不必浪费时间来给他请安。

接下来的半个月,纪明通和纪成整日忙得脚不沾地,根本就没踏入过皇宫大门。

多亏松年每日六次的给缠绵病榻的长平帝端败火茶,才没发生陛下垂死病中惊坐起的惊悚之事。

负责再次审问大理寺牢狱中世家罪人的朝臣,也没有浪费任何时间。

他们全都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多少有些不懂变通。听闻同僚对他们的闲言碎语,自觉受到侮辱的同时,皆想尽办法的证明自己。

如果先帝真的有问题,别说是为前程隐瞒实际情况,就算是赔上全家老小的性命,他们也要揭穿先帝的真面目!

悄悄留意大理寺动向的朝臣险些被他们刺激的心梗。

这些人竟然每日都将大理寺罪臣的招供贴出来?

他们是疯了,还是想将长平帝逼疯?

朝臣下意识的想要阻止他们。

人还没到大理寺,脑子已经只剩下混沌。

不能去!

这些人九成九会成为长平帝的眼中钉、肉中刺,但凡与他们扯上任何关系,都有被长平帝迁怒的风险。

不如……假装不知道,不对,他们是相信先帝!

因为坚信先帝的罪名都是污蔑,所以不会阻止同僚证明先帝的清白。

不是没有格外实在的朝臣,担心先帝的种种恶行会连累长平帝,试图劝长平帝清醒一点,不要再奢望证明先帝的清白,先将民间流言和大理寺牢狱中世家罪人的影响降到最低。

可惜这些人不是位卑言轻,无法在长平帝闭门养病的情况下见到长平帝。就是惹得长平帝大怒,被丢出凤翔宫,再也没办法见到长平帝。

半个月之后,经过纪明通、纪成和新钦差的不懈努力。不仅朝臣,愚民也对先帝弑父夺位,通敌卖国的证据如数家珍。

隐患越埋越大,朝臣们只能期望长平帝的病能拖得久一点,再久一点,最好能彻底忘记这件事。

然而所有人心照不宣的隐瞒,只持续了三日。

山南东道梁州,百姓结伴围在府衙外,高声询问长安大理寺外张贴的世家罪人招供是真是假。

但凡是前朝余孽和世家所做的恶事,皆有先帝的份?

只隔半日,山南西道、关内道、河东道皆有类似的事发生。

地方官府不知长安的情况,见流言是从长安而来,喧嚣甚久却没有任何被打压的迹象,皆以为是长平帝有意为之。

他们既不知道该任何回答百姓的质问,又不敢随意驱逐百姓,竟然对此放任不管,任由百姓在府衙外呼喊。

仅仅过去三日的功夫,场面越发不可收拾。

百姓们自发的跪在府衙外,高声呼喊,通敌卖国之人不应该在皇陵享万民供奉。

八百里加急的折子接连送到长安,长平帝终究还是知道了越来越无法控制的事态,气得再度昏了过去。

然而这次即使昏厥,长平帝也得在醒来之后,立刻着手善后,没有办法再静心养病。

大朝会,长平帝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上,俯视他的臣子。

从最前方的皇子、皇女到守门的金吾卫,乌压压的跪满整个大殿,只给长平帝看或浓密或稀疏的后脑勺。

事已至此,糟糕到匪夷所思的程度,长平帝反而没有心情再怪罪谁,只关心如何平息民怨,揭过这件事。

朝堂不乏全靠忍辱负重才能活到长平朝,对先帝恨之入骨的人,从前没有机会报复焱光帝,又顾虑长平帝对焱光帝的孝顺,不敢说先帝半个字的不好。

如今在无望中等到不可能的机会,竟然连前途都不顾,张嘴就是虞朝不能有通敌卖国的皇帝。

长平帝沉默的低下头,既没有发怒,也没有赞同,沉默的模样反而比前两次发现事态发展与预期相反时暴怒的样子更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