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火热生意(第2/3页)

“可不就是如此嘛,听说,那宫里管着这些个最底层的大厨房油水很是稀少,每每都是什么清水炖白菜之流,一个月才有一回能吃上带着油花的汤水。若是老弱的那些也就罢了,吃惯了也忍得住,可有些个七八岁上的孩子,本就是肚子像无底洞,最是馋嘴的时候。知道咱们这里一碗子荤汤才10个钱,哪里还忍得住?自是隔三差五的就来。这么一来您想想宫里这些人的数目,能少了去?”

这时候大明宫内的太监人数是不少啊,想想明皇宫的面积(明朝景山公园和什刹海、后海、□□都属于皇城范围),要维持这么些地方人能少了去?即便清理过几回呢,人数也有小一万上下。

这么多人里哪怕只百分之一往他家这铺子来……包三儿龇牙惊了一下。

“这么算确实不成,这么的,每日荤汤在多一罐子,做什么,让老崔叔自己想,不对,也不用多想,直接上羊骨头汤、牛骨头汤。熬得浓些,撒上葱花,这时节,又能补身子又能驱寒,正合适。”

确实正合适,第二天这新的汤罐子一上来,那生意立马就又爆了一回。比说是那些日常油水不住的小太监们了,就是上差的兵丁们走过路过都不忘过来买一碗吃。

“好家伙,这一碗下去,整个人都热乎了。”

某个新调来头一次过来的巡守兵丁跟着伙计们大半夜的一碗羊汤下去,揉着肚子就开始美上了。

他美了,那介绍他来的人自是感觉得脸,不免又帮着食铺多夸了几句,好彰显几分见识。

“也不看看谁带你来的,若是不好,能说给你听?这么便宜这么浓的汤,别处少见吧。你这会儿来吃,保管到第二天哈口气,那嘴里还带着肉腥味。”

这话夸张了啊,还有点恶心,谁没事儿中哈口气闻自己的口气?特别是在这个青盐刷牙都稀罕的年代,只要胃火重的,就没几个口气清新的,没口香糖啊!

“确实是难得的浓稠,便是那些个老字号的羊肉汤馆,也就是这样了。”

“那老字号能卡着咱们的时辰开门?别想了,也就是这里才有这样的好处。大半夜的都能让你暖肚子。”

“说来,这谁家啊?这么本事,竟是不用担心宵禁?这样的时间也能开门?”

新来的自打来了这条街上就好奇上了,一路走来全是黑布隆冬的,只有这里,大半夜的灯火通明不说,还热气腾腾,肉香阵阵的,怎么看怎么扎眼。

偏偏他们这一伙子人愣是像什么都没看见,明明前头街上遇上了赶不及回去的小贩都要多查几遍,赶着往街巷暗道里去呢,到了这里竟是什么都不管了?还吃喝上了?难不成这是自家衙门里同袍上峰家的产业?

“别家不成,他家却是可以的,这东家那也是咱们十六卫自己人,你放心吃,没人会说嘴管这个,连着咱们上峰,锦衣卫值守的,都是夜里的常客。我告诉你,这家东家为人特讲究,自来没有那一根骨头加一缸水反复熬煮糊弄人的事儿。在咱们这一片名声好着呢。”

果然是自己人,只是这样的生意,只是自己人就成了?还锦衣卫都过来吃?什么时候这些个死人都能扒层皮的人这么慈和了?

“你看那儿,知道那儿不?”

黑漆漆的小巷道,他怎么知道是那儿?

“南镇抚司衙门就在里头,这你还不明白?”

呵呵,那是明白了,那衙门本就是管军纪的,他们门口的摊子,谁敢瞎来?谁知道这后头连着谁?

连着谁这个问题很多人想知道,就是皇帝也难得八卦了一番。他虽知道锦衣卫大明皇帝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的刀,可因为自小被张首辅教导,性子、眼界等都受了几分儒家的影响,故而对锦衣卫并不算太过重用,(不然后头的刘守有在锦衣卫指挥使任上,也不至于被东厂压制,只能顺着东厂中官张鲸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