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血观音5(第3/5页)

风若意犹未尽:“你算是识抬举的了。我们郎君还有很多手段没用呢……”

他絮絮叨叨好心情,兰时则哭得更厉害了,让风若分外迷茫。

--

晏倾去拜访了京兆府。

如今京兆府,和之前有些不同。与刑部、大理寺一同抢案子的京兆府,在办完蜀州科举案后,颇让大理寺看不顺眼。大理寺少卿亲登京兆府,可极为少见。

韦浮同样惊讶。

他和晏倾虽然齐名,但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成名是借了晏倾的名气。如非必要,韦浮和晏倾其实很少碰面。两人之间若有若无地有些隔阂,虽不明显,但韦浮相信晏倾是有感觉的。

晏倾将徐清圆留下的信给韦浮看,又将事情始末大概说了一下。

韦浮眼中温酒一样的笑意微顿,沉思很久。

他手扣着案几,慢慢道:“……我明白了。”

韦浮却不明确回应:“但是,此事太大,我要多考虑几日,再回少卿。”

晏倾望他片刻。

他想韦浮真的和韦兰亭一点也不一样。韦浮没有那种热忱,他比韦兰亭要圆滑很多。即使是徐清圆的事,韦浮也说他要考虑。

他不会义不容辞地做任何事。

晏倾缓缓道:“天历二十一年,女相韦兰亭,微服私访时,路过甘州。之后甘州兵变,南国才亡了。”

韦浮蓦地抬头,目光冰凉地看着晏倾。

韦浮笑意不达眼:“晏少卿在说什么,我怎么不明白?”

晏倾:“你在查你娘死亡的真相,不是吗?若是线索在甘州出现过,你应当不会放弃吧?”

韦浮心情复杂:“……露珠儿告诉你的?她那么信赖你,连……连我的事,也告诉你了?”

晏倾清寂幽黑的眼睛望着他:“韦江河,你在做什么,其实不难猜。不是要她告诉我,我才能明白。你去接南蛮使臣入关,又千里迢迢将乔子寐的印章送来,补全了那纸公文,而林相那边毫无反应,压根不知道你中途离开的事……我只要知道你在哪里待过,去过哪里,做过什么,我便不难猜你的目的。”

晏倾平静无比:“你行事虽隐晦,却是过急的。只要有人有心查你,很容易看出你在做什么。”

韦浮沉默许久,他站起来,弯腰向晏倾行了一大礼,感谢晏倾的提醒。

他知道晏倾本可以不提醒他,一直冷眼旁观便是。但是……为了徐清圆,晏倾还是说了。

韦浮抬头看晏倾,这个青年病弱苍白,雍容清贵,却又如暗夜后的寒潭鹤影,让人看不分明。

韦浮静片刻后,投桃报李道:“林相让我查你爹娘的出身。你若有什么问题,私下处理干净,我当做什么也不知道。”

晏倾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他道:“并无任何问题,韦参军多虑了。”

韦浮微笑:“那便好。”

韦浮又忍不住问他:“你如何知道天历二十一年,我母亲去过甘州?”

晏倾眼睛眨也不眨:“大理寺有卷宗记载。”

韦浮蹙眉,对此怀疑。

两朝交替间丢了很多文书资料,这才让他的调查艰难十分……怎么唯独大理寺的卷宗没有丢?

韦浮轻声:“晏清雨,我真看不懂你。长安和洛阳的郎君中,人人皆有所求,为名为利都不奇怪。我却从来不知道你在为什么。

“若是为名,你轻松撇开蜀州案子,放弃大赏的机会,把张文推了上去。若是为利,也没见你过得多么富裕。若是为了我那师妹……我师妹虽有褒姒之貌,可你又不是周幽王。”

晏倾偏过脸,并未回话。

韦浮想半晌,突然笑:“我想起来一件事,晏少卿近日没有上朝,应该没听过此事。今早,兵部那边报,说甘州外有流民徘徊,数量不少,说是南国遗落在外的百姓想回大魏,请大魏接收。甘州不敢承应此事,怕有贼人细作混入其中,浑水摸鱼,危及边关军事,特请示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