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血观音36(第3/5页)

小贩懊恼:“都怪我平时供奉圣母观音没那么勤快,这种好事,我只能跟在后头了。”

徐清圆和晏倾心中皆是一咯噔。

晏倾揉额头,觉得头痛:“信仰是否虔诚,你们是如何判断的?”

小贩天真道:“就天天拜啊!天天拜肯定虔诚啊……你们不是本地人,这都不知道?你们该不会是官府人,要欺负观音堂吧?”

看这小贩开始生出警惕,开始仇视他们,徐清圆连忙否认:“怎会,我们也信圣母观音。只是这两日我与夫君生了病,没有出屋子,才不知道观音堂改了朝拜时间……”

小贩警惕地什么都不说了。

晏倾和徐清圆知道他们不信任官府,心中只有圣母观音和观音堂,对案子进展恐怕有阻碍。二人临走前,晏倾追问一句:“甘州百姓,都会去朝拜,对不对?”

小贩:“你说呢?谁不信圣母观音啊。”

晏倾和徐清圆互相看一眼,心事重重地离开小摊。

到离那小摊远了,晏倾才低声:“观音堂突兀地改了朝拜时间,实在不对劲。我记得李固李将军说过,他们原定时间是明年年初,待玉延山上的圣母观音像彻底雕刻好了,才会让人去朝拜。而今山石像只雕了一半,就让人去……”

徐清圆轻声:“我们的行动,打乱了他们原本的计划。某方面来说,这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走在接近真相的正确道路上。问题是……我们虽不知道观音堂要做什么,但是他们做的事,我们都应该极力阻止。然而甘州百姓信奉观音堂,远远超过官府。连李将军都不敢和观音堂对着来,我们能怎么办?”

晏倾沉默片刻。

他最后道:“若实在劝不动,只能用武力镇压了。”

徐清圆没吭气。

她心中想的则是,武力镇压百姓,人手恐怕远远不够。即使求助李固……那位李将军,和他们是不是一条心呢?

徐清圆笑:“好不容易出来散心,就不要想这些事了……咦,哥哥,那边好像有人在讲故事、说书,我们去看看。”

她急于不去想观音案,看到前方有人围着一说书摊,便拉着晏倾过去。

稀稀拉拉的百姓围着巷角一条长桌,说书先生拿着惊堂木坐在桌后,隔着距离听不清说书先生说些什么,只模糊听到声音抑扬顿挫,看到那先生情绪饱满。

虽没几个人听,说书先生一见旧褂子在寒风中猎猎发抖,他仍说得认真。

徐清圆轻轻一叹,想世间百姓活得都十分不易。她低头取荷包,拿几枚铜板要丢给那说书先生,冷不丁心里一咯噔,扭头和晏倾开玩笑:“甘州这地方能有什么好故事,这先生不会又要讲圣母观音如何如何慈悲,圣母观音和那西域维摩诘如何辩经吧?

“这样的故事听得太多,我耳朵都要起茧了。”

晏倾没回答她,清黑的眸子落在那说书先生身上。在晏倾专注地看着时,徐清圆听到了从说书先生口中迸出的“太子羡”三个字。

徐清圆慢慢站直,依偎在晏倾身边。她仍觉得冷,轻轻握住他冰凉的手。他低头看她一眼,对她笑一笑,温柔地握紧袖下的女子柔荑。

说书先生讲的这个故事,在其他地方常常听到,在甘州这样的地方,晏倾和徐清圆倒是第一次碰到。

他说的是太子羡当年前来甘州,带领将士和百姓与南蛮开战,最终身葬甘州、战乱平息那段故事。

这是一段英雄传奇的故事。

只是甘州百姓不太喜欢听这样的故事——因为战祸发生在甘州,时间不过过去了六七年,谁家中没有几个死在战乱中的人?

甘州百姓不喜欢歌颂太子羡,他们更喜欢歌颂在战乱中救苦救难的圣母观音,以及帮助百姓接济百姓的观音堂。

太子羡确实闷死棺椁,可他是太子,这是他应该做的。他平息战火,恰恰说明了南蛮本来针对的就是他——只要太子羡死,南蛮就退兵。